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飞天网评

【好评中国】以赛育人,让更多大国工匠脱颖而出

2025-10-17 08:46 来源:中国甘肃网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职业院校立足于产业定位,稳步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从职教学子到大国工匠,越来越多职校毕业生以精湛技艺传承匠心,用创新思维破解难题。

  在以赛育人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我国技能人才的培养迈出了坚实步伐。截至2025年9月,我国已建成覆盖中职、高职、本科三个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全国职业院校达1.5万余所,在校生超3400万人。职业学校要紧盯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主动求新求变,在调整专业设置基础上,强化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以赛育人是一条技能人才培养的捷径。参赛有助于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职业学校推出“岗课赛深度融合”政策,在技能大赛备赛期间,学校提供开放的实训中心,配备“校企双导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标赛项标准,新增相关课程和实训环节,为学生搭建起从学到用的成长阶梯。以赛促学、以赛育人,推动地方建立全覆盖、师生全员参与的技能竞赛工作机制。围绕职教学生成长路径和多样化升学通道,构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在精准定位中促进技能人才成长。各地有各地的产业发展实际,有自身的发展优势,对于各地的职业学校而言,不能亦步亦趋、东施效颦,而是要扬长避短,找准自身发展定位,走出一条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职业学校既要通过技术服务、基地示范、企业带动等模式,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培养一批批农业专家和技术能手,也要联合地方企业,组建产业产教联合体,面向关键岗位要求,实施阶梯式的培养模式,实现教学过程和产业发展有效衔接。总之,各地各校要依托特色定位,精准服务区域经济与重点产业,让“一校一品”成为地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无论是在办校方向上,还是在专业设置上,或者是在技能人才培养上,要因地制宜,在错位发展中促进技能人才的成长。

  在产教融合中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产教融合是衡量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中,各地更加注重产教融合,不仅推动了产业发展,而且促进了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各地的职业学校紧扣企业生产实际,将产业的技术标准、生产案例纳入课程体系,聘请企业工程师担任实训导师,让学生毕业前就能上手高端设备,入职后直接参与重点项目。职业学校主动开展“访企拓岗”,收集企业岗位需求,动态调整培养方案,并主动与企业共建产教联合体,联合开设订单班,共建实训基地。近年来,为推进产教融合走深走实,各地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向未来,各地职业学校要围绕地方产业布局,新增专业设置,联合本科高校、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建设技术创新平台,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职教动力。(蒲都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