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拿稳“接力棒” 答好“为民卷”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举行,回顾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挫折迈向复兴的历史进程,让人瞬间读懂“来之不易”四个字的分量。80年前,先辈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换来了今日的和平安稳;80年后,新时代的“战场”虽无硝烟,却有民生福祉的“硬任务”、基层发展的“硬骨头”。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当从先辈手中接过服务发展的“接力棒”,答好为民服务的新“考卷”。
守好“责任田”,答好“思想卷”。抗战时,先辈们常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今,这份担当就藏在每一位党员干部日常守护的“责任田”里。抓基层党建,不能光看“支部有没有挂牌、会议开了几次”,更重要的是,得像抗战时期我们党发动群众那样,真正让党组织成为大家信得过的“主心骨”。比如,干部带头解难题,不能光喊口号,要讲清楚政策,化解好矛盾,让老百姓打心眼里觉得“跟着组织走,真有奔头”,把组织力变成真正的战斗力和发展力。爱国,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就在我们每一件琐碎的工作里、每一次为民解忧的小事中。把群众的“烦心事”,当成自己的“事”,把责任的“细微处”默默守好、做到位,这就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交出的“爱国答卷”。说实话,干实事,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啃下“硬骨头”,答好“实干卷”。抗战时期,战士们迎着炮火冲锋,靠的就是一股“不怕死、不后退”的劲。如今面对基层“老大难”问题,同样需要这种“不服输、敢扛事”的担当。比如,地质灾害搬迁、农房改造,有些村民担心“搬了吃亏”“不想挪窝”,这时候党员干部就得带头一遍遍上门,耐心讲政策、细心算长远账,哪怕跑断腿、磨破嘴,也得把大家的顾虑化解掉。“啃硬骨头”不是额外要求,而是本职标配。如今的“硬骨头”,不光在这些大事里,也藏在日常琐碎中,调解邻里纠纷不能“和稀泥”,怕得罪人就甩手不管,而是要真正坐下来,把道理说通、把利益捋清。说到底,新时代的干部,就得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那股劲儿,只有在这些“硬战场”上真刀真枪练过,才能把“攻坚克难”变成自己最亮的标签。
办好“暖心事”,答好“民生卷”。抗战为什么能胜利?最根本的一条,是我们党始终和老百姓肩并肩站在一起。如今,党员干部的“战斗力”,也一样来自于和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下基层,不妨多去老乡家里坐坐,去地里田间走走,真真切切了解难处;养老认证、医保缴费这些群众关心的大事,能不能主动送政策到家?年轻人想返乡创业,是不是可以帮他们对接补贴、跑跑路?群众反映问题,最怕“打太极”、绕圈子,答应的事,再难也得想办法做到。干部的威信,就是在这样一次次“说到做到”中积累起来的。老百姓盼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多往下跑、多听心声,实实在在解决他们的急事、难事、愁事,才能让群众觉得组织靠得住、干部在身边。
80年时光飞逝,抗战精神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新时代的“为民卷”该怎么答?不需要豪言壮语,只需多一点服务的耐心、多一份攻坚的坚持、多一把自律的戒尺。把责任扛在肩头、把实事做到群众身边,让老百姓觉得靠得住、暖心窝,这就是对抗战最好的致敬,也是对新时代最实的回应。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