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恋“女神”是400斤抠脚汉,网络账号何不实现前台的“性别真实”
淮安朱先生原以为邂逅了一场浪漫的“屏幕姻缘”,却不料差点落得人财两空的结局。数月前,朱先生通过某社交软件结识了一名叫“佳佳”的女网友,后两人随即转战聊天软件进行深入了解。佳佳的头像青春靓丽,相册照片生活精致,是传说中的“白富美”。两人相谈甚欢,感情迅速升温,很快确立了恋爱关系。然而,这场“恋爱”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即“杀猪盘”。网恋“女神”竟是400斤抠脚汉。
网恋“女神”变400斤汉:网络性别真实,才是反诈第一道防线。淮安朱先生的“屏幕姻缘”,最终以“女神佳佳”变身400斤男子陈某的反转落幕,4万元转账虽被追回,却给所有渴望网络情感的人敲响了警钟。这场“杀猪盘”骗局的核心,正是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账号性别模糊的漏洞,用盗用的美女图片、变声软件编织谎言,而“账号性别是否该真实标注”的问题,也随之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
在虚拟社交场景中,“性别伪装”早已不是个例。陈某并非个例,不少诈骗者深谙单身群体的情感需求,通过篡改账号性别、盗用他人形象,将自己包装成符合对方期待的模样。他们抓住网络交流“不见面、难验证”的特点,用预设话术逐步获取信任,再以各种理由索要钱财。朱先生的经历之所以具有代表性,正是因为他曾多次提出视频、见面,却被对方用“害羞”“时机未到”搪塞——若账号能提前实现性别真实标注,或许能让他更早警惕,避免陷入情感与财产的双重陷阱。
有人认为,“性别备注”会侵犯个人隐私,限制网络社交的自由度。但这种观点忽略了“真实”与“自由”的边界:网络社交的自由,不该建立在欺骗他人的基础上;个人隐私的保护,更不该成为诈骗者的“保护伞”。要求账号实现性别真实,并非要强制公开更多个人信息,而是为社交双方搭建一道“信任门槛”。就像线下交往中“坦诚身份”是基本礼仪,线上社交也该以“性别真实”为前提,让每个用户在明确对方基础身份的前提下,自主选择是否深入交流。
从更长远来看,账号性别真实化不仅是保护用户的“防火墙”,更是净化网络环境的重要一步。公安机关的反诈宣传虽能提升用户警惕,但“事后追赃”远不如“事前防范”有效。若平台能将“性别真实核验”纳入账号注册流程,从源头减少“男扮女装”“女扮男装”的虚假账号,就能大幅降低“杀猪盘”等诈骗案件的发生率。
虚拟的网络可以承载浪漫,但绝不该成为欺骗的温床。当“性别真实”成为网络账号的标配,当平台与用户共同守住“坦诚”的底线,才能让网络情感摆脱“骗局阴影”,让每一段“屏幕相遇”都能始于真实、终于真诚。(郭元鹏)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