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清朗网络 从我们指尖开始
在算法时代,有时候一开机,负面信息便呈现在眼前:孩子刷到“原生家庭的痛”,父母看到“儿女不孝”,男性困于“物质女”标签,女性陷在“渣男叙事”里……互联网时代,网络本该是人们交流思想、分享生活、获取信息的“新家园”,我们本想打开网络放松片刻,可放下手机时,心头却只剩莫名的疲惫与焦虑。
这个世界,真的如此充满恶意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眼前的,不过是一面被流量刻意扭曲的“情绪放大镜”——普通争执被上升为群体攻击,个别现象被包装成普遍真理,琐碎矛盾被渲染成对立冲突。在“流量至上”的逻辑下,愤怒、焦虑、对立成了最易传播的“情绪病毒”,而我们许多人,在不经意的点击、转发中,都曾沦为这病毒的携带者与传播者。
面对这场弥漫网络的“情绪雾霾”,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已从监管层面挥出重拳,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的乱象。但要真正驱散阴霾、拨云见日,更需要每一位普通网民的觉醒与行动。清朗网络空间从无旁观者,我们既是身处其中的参与者,更应是主动守护的责任人。
做清醒的“信息把关人”,筑牢认知防线。当煽动对立的极端言论弹出时,不妨多问一句“这是事实的全部吗?”;当贩卖焦虑的“标题党”袭来时,有意识地“让子弹飞一会儿”,等真相浮现。培养批判性思维,不急于站队、不轻易被情绪裹挟,才能避免成为“情绪病毒”的俘虏。
做理性的“声音沉淀者”,传递正向力量。众声喧哗的网络场域里,最缺的不是激烈的表态,而是冷静的思考。面对争议,不跟风起哄、不恶语相向,若有观点想表达,就努力用客观、理性的语言传递建设性声音。一次谨慎的转发、一句平和的评论、一个拒绝极端的选择,都是在为网络环境注入宝贵的定力。
做主动的“生活回归者”,跳出虚拟迷局。别让自己被网络纷争困住,多抬头看看现实世界:陪父母唠唠家常,和朋友约次见面,去公园晒晒太阳、看看花草。在关心具体的人、做好具体事的过程中,我们能触摸到远比网络叙事更复杂、也更温暖的真实,这正是消解片面信息的“最强解毒剂”。
清朗网络的模样,终究藏在我们无数指尖的每一次选择里。当我们学会在情绪浪潮中保持独立思考,当我们拒绝成为负面情绪的传播节点,互联网才能回归其“连接美好、启迪思想”的初心。愿我们都能守护理性的微光,做网络空间里的“清流”而非“泥石流”,共同打造一个干净、温暖,值得让下一代安心徜徉的数字家园。(刘婷)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