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飞天网评

【好评中国】以青春之力绘就治水兴邦新图景

2025-10-15 09:10 来源:中国甘肃网

  10月12日晚,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活动在河海大学举行,为青年注入治水兴邦的精神力量,也为思政教育创新写下生动注脚。

  治水是中华民族的千年课题。从都江堰到南水北调,从三峡大坝到智慧水利,水利工程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变迁,诠释着“治水安邦”从来不是口号,而是每一滴水的坚守、每一寸堤坝的责任。活动以主题演讲、情景演绎等形式,生动展现“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的传奇,用奋斗故事诠释信仰,以青春共鸣联结时代。这种具象化的呈现方式,让抽象理论具象化,更让青年读懂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

  青春的价值在精神厚度,不在年龄刻度;奋斗的意义在时代印记,不在一时得失。活动中,红旗渠修渠人后代重现凿山引水场景,粗粝钢钎、震耳号子让“自力更生”的精神有了温度;刘老庄连战士后人与九三阅兵擎旗手共同致敬英雄,战旗漫卷处,“捐躯赴国难”的信念穿越80年。这些具象叙事将“治水安邦”“抗敌卫国”的宏大命题,还原为有血有肉的生命选择,让青年在共情中触摸精神原乡,为思政教育创新提供了鲜活范例。

  青春的坐标,从来都与山河同脉;奋斗的底色,始终与家国共振。从台上张雨霏“每一次划水都为国家荣誉拼搏”的宣言,王兴兴“用机器人守护高危作业”的坚守,刘昊然“乡村支教时孩子眼里的光”的回忆,到台下00后学子与修渠老人同框、大学生与“村超”少年隔空互动……这种对话打破年龄与身份壁垒,揭示精神共通之处:无论是在实验室攻关、赛场争金,还是在乡村扎根、基层服务,青春价值终要落脚“为祖国、为人民”的坐标。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逻辑,让思政课摆脱空洞,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生动实践,助力青年在与时代同频中找准奋斗坐标。

  从红旗渠的铁锹到智慧水利的芯片,从都江堰的竹笼到长江生态景观带,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水利为民”的初心。这不仅是治水精神的传承,更是青春力量的延续。当00后学子在战旗下宣誓,“村超”呐喊与长江浪涛交织,“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早已不再是口号,而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以青春之力绘就治水兴邦新图景,让青春答卷持续绽放滚烫力量。(林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