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传承英雄精神扬帆
国庆前夕,秋阳肃穆。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当天上午,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这是每歌国庆前夕的庄严仪式,这是烈士纪念日的重大活动。庄严仪式是严肃的提醒,提醒我们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重大活动是宣告,宣告我们要传承英雄精神,奋楫扬帆远行。英雄的精神,灯塔长明,指引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航程上奋楫扬帆。
英烈如星,照亮民族前行之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鎏金大字,镌刻着一个民族对英雄的永恒礼赞。从戊戌变法中“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到抗日战争中“拼将热血卫吾华”的杨靖宇、张自忠;从抗美援朝战场上用胸膛堵枪眼的黄继光,到新时代“燃灯校长”张桂梅、“当代愚公”黄大发……英雄的名单很长,他们的事迹各异,却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他们是战火中挺立的丰碑: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跳崖明志,新四军“刘老庄连”血战到底,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投江殉国……正是这些“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的英烈,用生命换来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他们也是和平年代的脊梁:“渡江英雄”马毛姐初心不改,“百战老兵”王占山奋斗不止,“活雷锋”王兰花扎根基层……他们用坚守与奉献,诠释着“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怀。英雄精神,从来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融入血脉的基因,让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前行的力量。
以国之名,镌刻永不褪色的记忆。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是国家仪式,更是精神传承的课堂。每年此刻,美丽的花篮、苍翠的松柏、庄严的鞠躬,都在诉说着一个民族“不忘来路”的清醒。今年,当抗战胜利80周年的号角与“十四五”收官的捷报交织,这场仪式更添深意:我们用九三阅兵的雄壮告慰抗战英烈,用今日中国的发展成就回应所有先烈——你们憧憬的“民族复兴”,正在我们手中变为现实。这份铭记,早已融入制度与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施行,《烈士褒扬条例》的修订,新版《烈士光荣证》的启用,从法律层面为英雄烈士筑起保护屏障;各地的烈士纪念馆、英雄故居,成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红色课堂;“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风尚,在社会各界蔚然成风。这一切都在昭示:英雄从未远去,他们的精神被永远被珍视,他们的牺牲永远值得铭记。
继往开来,让英雄精神照亮新征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不仅是纪念碑上的铭文,更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誓言。站在英雄纪念碑前,我们心潮澎湃——这份澎湃,是对英烈的感恩,更是续写荣光的决心。今日之中国,正处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前路有坦途,亦有险滩,更需要从英雄精神中汲取力量。传承英雄精神,不必惊天动地,却需脚踏实地。是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里的攻坚克难,是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日夜奔波,是青年学子在书桌前的发愤苦读,是每个普通人在岗位上的尽职尽责。正如英烈们用行动定义了“英雄”的内涵,我们也在用奋斗诠释着“传承”的意义:让英雄们未竟的事业继续推进,让他们守护的家国更加富强,让他们期盼的幸福生活惠及更多人民。
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敬献花篮仪式庄重严肃。这是对英雄的慰藉,更是对大家的精神洗礼。每一个公民站在人民纪念碑面前都会心潮澎湃,每一个公民在烈士纪念日都会浩然正气。英雄的精神薪火相传,奋斗的力量生生不息,我们走向未来的脚步更加铿锵。铭记英雄功勋、守望历史记忆,创造时代新辉煌,实现无数先贤英烈振兴中华的夙愿,是我们必须扛起的使命,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肩负的担当。花篮献英雄,精神永传承。(殷建光)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