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用生态之笔谱写美丽中国新画卷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从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跨越式转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在持续用力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十四五”时期,我国着力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治理、全球环境治理,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让高质量发展的含绿量更高。具体而言,细颗粒物浓度持续下降,3000多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基本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溯源,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稳定运行,覆盖全国60%以上的碳排放量。实施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要素最齐全的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深入推进南南合作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作出中国贡献。总体看,我国在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方面拿出务实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生态保护中激发绿色发展动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动能,需要各地各部门在高水平保护中推进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积极培育和壮大绿色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从准入管理到标准引领,从科技创新到绿色金融,需要各地各部门主动担当作为,激活生态价值,激发绿色发展动能。“十四五”以来,审批电子信息制造类高技术产业项目环评文件1.46万个,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要素保障。建成“两级、三类、一清单”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1.98亿吨焦化产能、1.1亿吨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00多台燃煤锅炉实施有组织排放改造。建成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汇聚5000多项优秀科技成果,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项目开发新模式创新,100多个项目获得金融机构支持。
在深化改革中推进“双碳”工作。推动“双碳”工作,有利于倒逼经济结构调整,有效缓解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十四五”以来,我国加快推动构建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积极推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重点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积极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截至9月18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1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489.61亿元。深入推进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深化39个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持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落地见效,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全面启动,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加力提速。各地各部门要锚定目标、接续努力,加快形成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张若麟)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