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激荡科技事业发展澎湃动能
“十四五”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五年来,科技投入持续增加,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基础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的申请量,连续5年为世界第一。
在深化改革中夯实科技根基。“十四五”以来,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推动科技事业迈出坚实步伐,从管理体制到创新能力,从创新融合到创新成果与体制改革,持续夯实了科技发展根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形成全国科技工作“一盘棋”的基本格局,科技投入、研发投入、基础研究水平、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强力支撑农业强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平安中国建设,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我国科技政策统筹进一步加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组织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政策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体制进一步健全。
在统筹协同中激发科技动力。“十四五”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区域统筹、央地协同。从加强系统布局,到建强科创中心与推进区域协同,科技创新实现了多点开花、全域推进。重点打造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3个国际科创中心,布局建设成渝、武汉、西安等区域科创中心,各地立足自身禀赋、锻造科技长板,初步形成高地引领、梯次联动、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格局。优先布局战略科技力量和重大科技任务,开展科技金融试点,设立长周期的科创投资基金,在科学数据出境、外资研发机构保税研发等方面开展政策先行先试。支持跨区域和重点城市群协同创新,实施联合攻关、仪器共享、平台共建。
在多向发力中强化基础研究。“十四五”期间,我国坚持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两条腿”走路,不断强化平台基地与学科体系建设,持续壮大基础研究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基础研究的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从基础研究到平台基地,再到人才队伍等,各地各部门从不同层面强化基础研究,提升了我国科技创新实力。大力支持好奇心驱动的自由探索基础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原创性成果。部署纳米前沿、催化科学、物态调控等重点研发任务,突破了一批重大科学问题。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基地统筹,重组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基地。加大对优秀人才和团队的支持。我国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由2021年的47.2万人年增长到2023年的57.5万人年。
在创新探索中加快成果转化。“十四五”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又上一个新台阶。从体制机制,到融通创新与体系建设等,通过探索创新,打通了卡点堵点,激发了动力活力。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从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技术转移机构、研发与转化平台、各类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共同形成多层次技术交易网络。强化与创新创业、投融资机构合作,形成了覆盖试验验证、市场对接等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服务网络。面向未来,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勇于探索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张闲语)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