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算力 让“开售即候补”不再困扰短途旅客
根据铁路方面的规定,旅客可在12306官方平台上购买15日内的车票。随着国庆黄金周临近,不少人发现,列车途经站点的车票格外难买,甚至出现一条线路上所有途经站点车票开售即候补的现象。(《人民日报》)
国庆黄金周将至,铁路购票再次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当15天预售期的车票准时开售,不少旅客却遭遇“秒候补”的窘境——16日下午4点45分,厦门北站开往金华站的列车车票刚放出便显示售罄,7个途经站点中仅莆田站余2张二等座,而该列车厦门北至上海南的全程车票却充足供应。这一现象并非个例,社交平台上“开售即候补”话题阅读量持续攀升,用户晒出的抢票录屏里,多方向途经站车票在开售瞬间就陷入候补状态,短途旅客的出行需求正面临困扰。
铁路12306客服“优先满足长途旅客”解释,看似符合资源优化逻辑,实则难掩运力调配短板。中国法学会陈音江指出,放任经停站车票抢购或致列车后半程“空跑”浪费运力。但“押后”短途需求催生新的资源闲置,部分途经站旅客选高价交通增加出行成本,近三成旅客取消出行计划,使短途运力闲置。这暴露了传统运力调度模式与动态客流需求不吻合。
破解困局关键在于让算力成为提升运力的“智慧引擎”。当前12306平台有大数据分析能力,但算法优化空间大。2023年国庆,全国铁路短途旅客占比42%,途经站车票预留比例不足20%,供需失衡致候补率高。若算力升级实现三重突破或改变现状:一是基于历史客流数据构建精准预测模型,提前15天测算途经站购票需求,动态调整预留票额比例;二是开发实时运力调配系统,某区间候补人数超座位数1.5倍时触发预警,结合算力预判可提高效率;三是优化候补购票算法,细化“日期+车次”组合权限,允许按“出发时段+目的地”灵活匹配,降低购票复杂度。
国铁集团近期推出的改进措施,已显现算力赋能积极信号。客运部负责人表示,将通过12306大数据实时分析客流,在热门方向加开临客或夜间高铁,新增票额优先配售候补旅客。该举措在2024年五一假期初见成效,加开的1200列临时列车中,83%通过大数据预判精准投放,使短途旅客候补成功率提升至67%,较此前提高21个百分点。此外,铁路部门建议旅客充分利用60个候补组合权限,数据显示,选择10个以上组合的旅客,候补成功率比单一组合旅客高43%,为旅客提供了可行购票路径。
当然,算力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还需配套完善的服务保障。一方面,应通过12306APP实时推送候补进度和加开信息,避免旅客因信息不对称错失购票机会;另一方面,建立短途旅客反馈通道,针对高频出现“秒候补”的线路,定期优化算法参数。对于旅客而言,除了合理使用候补功能,也可关注凌晨2-6点的退票高峰时段,数据显示这一时段的退票量占全天的35%,是“捡漏”的黄金窗口。
从“一票难求”到“智慧出行”,铁路交通的发展始终与技术进步同频共振。当算力持续赋能运力调配,当算法不断贴近民生需求,“开售即候补”的尴尬终将成为历史。这个国庆,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短途旅客顺利踏上旅程,也期待铁路部门以技术创新为笔,书写下更具温度的出行答卷。 (王路路)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