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飞天网评

【好评中国】迈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步伐

2025-09-28 09:27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十四五”时期,各地各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推动就业、社保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各地各部门唯有持续抓好社会保障,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各地各部门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在面对巨大就业压力前提下,拿出务实举措,保持就业稳定态势,保障民生福祉,促进经济发展。“十四五”期间,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过4700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389亿元,截至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5921万人,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稳定青年就业局势,拓宽农民工就业增收之路,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建成近9000家零工市场,持续开展“10+N”就业服务活动,每年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近亿次。越是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越要抓实就业工作,激荡就业活水。

  深化改革是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优化的关键路径。“十四五”期间,各地持续深化改革,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到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省级统筹,从建立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到创新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社会保障迈出坚实步伐。我国三项社会保险基金保持当期收大于支的态势,地方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逐步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也存在诸多短板不足,从覆盖范围到待遇差异,从资金压力到制度衔接与管理服务等,需要持续提升。各地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改革,在实践探索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织密社会保障网。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压力挑战,把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需要统筹施策。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到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从发布新职业、颁布国家职业标准,到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从推行“新八级工”制度,到开展技能人才表彰激励,我国劳动力素质显著提升,就业结构持续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职业不断涌现。各地要坚持“投资于人”理念,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劳动权益是保障劳动者幸福生活的关键因素。“十四五”期间,我国不断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监察执法等机制,研究制定专门规章首次明确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全链条监管、超常规举措强化欠薪治理。“十四五”以来,公布和处置重大欠薪违法行为1万多件,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超过1.4万件,制定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健全劳动报酬、休息、劳动安全等基本权益保障制度。加强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报酬、职业伤害等劳动纠纷开展一站式联合调解服务。劳动者权益保障任重道远,各地要持续用力,夯实劳动者权益保障基础。(李萍)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