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红纽带”牵动群众“获得感”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高标准,更是检验党执政成效的试金石。党建工作作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其重要作用之一便是构建一座紧密连接党心与民心的桥梁。要通过持续织密、加固、延伸这条“红纽带”,有效传导党的政策温度,汇聚民智民力,精准对接需求,从而源源不断地牵动起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满满当当的“获得感”。
织密组织体系“红纽带”,筑牢提升群众获得感的坚强堡垒。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红纽带”最为广泛和关键的节点。织密建强组织体系,确保“红纽带”覆盖广泛、根深叶茂,是提升群众获得感的组织前提和坚实保障。要持续扩大组织有效覆盖,坚持应建尽建原则,动态优化党组织设置,积极拓展在新型经济组织、新型社会组织、城乡社区、互联网产业等新兴领域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消除空白点和盲区。要着力提升组织建设质量,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使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得到根本增强。要充分发挥组织引领作用,引领各类组织和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锻造党员队伍“红纽带”,激活提升群众获得感的关键主体。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联系服务群众最直接、最活跃的载体。每一名党员都应是“红纽带”上鲜活有力的纤维,其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红纽带”的韧性与温度,直接影响到群众获得感的成色。要强化宗旨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要搭建作用发挥平台,广泛设立党员责任区,深入开展党员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鼓励党员在服务群众最前沿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要健全完善党员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畅通群众意见反映渠道,使党员成为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化解矛盾的“调解员”和为民办事的“服务员”。
创新服务载体“红纽带”,拓宽提升群众获得感的实践路径。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要确保“红纽带”始终紧密有效,就必须不断创新其服务载体和实现形式,使其更适应时代要求、更符合群众习惯、更富有时效性,从而拓宽服务群众、提升获得感的路径。要深化传统服务载体效能,持续用好、用活、用好党群服务中心(站、点)等实体阵地,优化功能布局,整合服务资源,推行“一站式”服务和“一门式”办理,使其真正成为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要积极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智慧党建”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使“红纽带”在数字空间得以延伸和强化。要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志愿服务、文化建设等活动新形式,让党员与群众在共同参与、共建共享中增进党群鱼水情。(高小溪)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