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9月2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落下帷幕。为期5天的东博会吸引了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3260家企业参展,累计参展人次达22.6万,创历史新高。截至9月20日,据不完全统计,本届东博会共取得成果超700项,其中经贸项目签约超500项,多领域、多形式成果超270项。
在科技创新中拓展新空间。本届东博会首次创设的人工智能专馆占地达1万平方米,是东博会创办史上最大的单体主题馆,展出约1200项展品,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产品纷纷在此亮相,专馆贸易成交额超1.4亿元人民币。相关领域市场潜力巨大,人工智能应用大有可为。本届东博会现场签约44个“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项目,涉及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往来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贸易和投资,正逐步向高科技领域拓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全球趋势,通过东博会不断推进相关领域合作。从这个角度而言,东博会是一个风向标,为深化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拓展了新空间。各地各部门要抢抓东博会带来的新机遇,在落实相关项目合作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中国和东盟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在需求互补中增强新活力。中国和东盟各国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释放的政策红利,推动了彼此的经贸合作。中国—东盟自贸区自2002年启动建设并于2010年宣布建成以来,不断扩大升级。目前,自贸区3.0版谈判已全面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建设将推动东盟和中国经贸合作迈向新高度,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夯实基础。以项目建设为例,中企参与建设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有效提升了当地基建水平,而东盟国家的农产品、旅游产品则丰富了中国市场的选择,中国与东盟经贸投资是双向奔赴,东博会为彼此经济需求搭建了良好平台。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各具比较优势,在要素资源、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上存在差异,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均存在互补性,贸易合作具有较大潜力。面向未来,彼此要用好东博会这个重要平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文化交流中激活新动力。东博会既是一个促进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一个强化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人文交流有助于促进中国和东盟民心相通,有助于夯实经贸投资合作的民心基础,进一步加强双方人员往来和文明交流互鉴,为未来更深入的合作播下种子。东博会是地区国家与中国互联互通、共享繁荣的平台,是实现合作共赢的最佳见证。中国—东盟青年领军者圆桌对话会是东博会重要配套活动。今年的圆桌对话会发布了题为《发挥青年力量助力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基于区域产业协同与青年实践》的第一期中国—东盟青年领军者成长计划调研报告。青年是未来的领导者,中国和东盟将青年领域视为合作优先方向,相关计划的持续推进是“对双方长远关系的投资”。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4年来,共同为促进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东博会等合作平台,中国东盟合作必将结出更多硕果,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为地区持久稳定、共同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张若麟)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