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级客流背后,铁路如何成为“新文化动脉”
今年1至8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2亿人次,同比增长6.7%,创历史同期新高,这标志着我国铁路运输能力的飞跃,更揭示了一条流动的文化传播通道正在中华大地上蓬勃生长。这些数字的背后,是铁路网络作为文化载体所发挥的日益显重的作用,它已然成为连接城乡、贯通区域的文化动脉。而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127列,同比增长7.7%的这些数据,意味着旅客列车已然成为传播地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列车穿梭于城市与乡村之间,打破了地域文化的局限,使原本分散的地方文化得以与更广泛的受众接触。以往某种地方戏曲、手工技艺或民俗活动可能仅限在特定区域内流传,如今通过铁路网络,这些文化元素随着旅客的脚步传播到四面八方。这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化革命,每一趟列车的运行都在无形中促进着文化的流动与融合,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旅途中相遇、交流,创造出文化交融的独特空间。
不仅如此,铁路的文化传播功能已经跨越国界,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通道。广深港高铁发送跨境旅客2115万人次,中老铁路发送跨境旅客17.4万人次,这些数字背后是文化交流的深化与拓展。广深港高铁不仅连接了内地与香港的交通,更成为两地文化交流的桥梁,使文化互动更加频繁,促进了文化认同与理解。而中老铁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项目,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中国文化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通道,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
与此同时,铁路部门精心设计的特色旅游列车线路,成为文化传播的创新形式。1至8月全国铁路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551列,同比增长26.1%,“火车向着景区开”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文化体验模式的创新。这些旅游列车将交通与旅游、文化体验有机结合,让列车本身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旅客在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沉浸在地域文化的氛围中,这种“移动文化课堂”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形式与内容。
在数字化时代,铁路作为实体交通网络,其文化传播价值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凸显。与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不同,铁路旅行创造了一个共同体验的空间,让人们有机会放下个人设备,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感受沿途的文化景观。这种实体空间的文化传播,与虚拟空间的传播形成互补,共同构建了立体的文化传播体系。在铁路这个特定的空间中,人们有更多机会深入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
随着铁路网络的不断扩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铁路作为文化传播通道的功能还将进一步强化。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加专业化的文化主题列车,更加丰富的车上文化活动,以及铁路与文化场馆、景区的深度合作。铁路部门还可以进一步挖掘铁路本身的文化内涵,将铁路发展史、铁路技术文化等纳入文化传播体系,让旅客在旅途中不仅能够了解目的地文化,还能够感受铁路文化的独特魅力。(杨万鹏)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