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热点观察

家长质疑教辅费被老师“威胁”,一句“用词不当”岂能服众?

2025-09-17 10:30 来源:中国甘肃网

  近日,多名家长反映河北邯郸广平县一高中收取2790元教辅费,认为价格过高且未公开明细。聊天记录显示,有家长要求公开收费明细,班主任称有疑问电话沟通,不要发不当言论,不要在群内或网络平台发表不当言论,以免影响孩子以后上学考研考公考编等。

  教辅是辅导学习、辅助教学的资料,在教育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教辅成了“刚需”,但将近3000元的费用,确实有些离谱。正常情况下,每门科目有一本教辅也就差不多了,普通高中总计10来门学科,就算所有学科都需要教辅,也不可能需要这么多钱。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家长在群里正常的质疑和询问,班主任竟然以“影响孩子考研考公考编”进行威胁。消息甫一传出,舆论为之哗然。

  面对汹汹舆情,当地教体局立即成立专门调查组进行核处。经核实,广平县第一中学教材和教辅资料征订费用,除教材外,所有教辅资料订购均按照自愿原则进行。个别教师在安排布置此项工作时,与家长沟通用词不当,引起部分家长不满,已责成第一中学深入调查,核清事实后将严肃处理。

  当地教体局的及时介入和积极回应,无疑值得肯定,但一句轻描淡写的“用词不当”却难以服众。简而言之,这场争议远非“沟通误会”所能掩盖,几个核心问题如鲠在喉,不容搪塞回避。

  首先,家长的“自愿”是不是被裹挟的“被自愿”?教体局在通报中强调“教辅自愿购买”,校方初期也声称费用由书店收取、学校不经手,看似撇清了强制关联。可家长拿出的缴费通知、转账记录,与“尚未开始收费”的官方表述存在矛盾,究竟是啥情况?

  更关键的是,涉事人员私下承认“不购书可能影响教学进度”,学校又从未提供不购书学生的替代方案。当“不买教辅”就意味着孩子可能跟不上课堂节奏,这种“自愿”早已沦为徒有其表的形式。浙江义乌等地推行的“教辅公示+第三方支付”模式,让书单、价格、资金流向全透明,对比之下,广平县的“自愿”更像一块遮羞布,遮住了变相强制的本质。

  其次,2790元的高价背后有没有“猫腻”?据悉2790元涵盖60余本书,单本均价超45元,而同类教辅市场价普遍在20-35元。按常理,学校批量采购本应享受折扣优惠,可广平县这所高中的教辅费却反高于市场价,家长质疑“书店与校方利益分成”并非空穴来风。从多地曝光的案例来看,教辅领域是贪腐的“重灾区”,广平县的高价教辅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亟待彻查。教体局既不解释单价高于市场价的原因,也不彻查书店与校方的合作细节,仅聚焦“教师言论”,难免让人怀疑是在避重就轻,刻意绕开最核心的利益链条问题。

  其三,班主任为何敢在群里公然“恐吓”家长?一句“影响考研考公考编”,看似是班主任个人沟通失当,实则暴露了教育行政化背景下,家长监督权被压制的现实。家长只是正常要求公开收费明细,却被用孩子的未来当作“软肋”威胁,这种底气从何而来?从过往案例看,当教辅征订与利益挂钩时,质疑声往往会被刻意打压。涉事班主任只是个人行为还是在某种“压力”下“奉命行事”,也要有一个清晰的说法。

  教体局一句“用词不当”,试图将事件定性为简单的沟通失误,可这种处理既无法抚平家长的焦虑,也无法回应公众的质疑。毫不夸张地说,广平县的这场争议,不是一次孤立的 “意外”,而是教育收费监管失效的缩影。若想重建教育公信力,就必须直面这三个疑问,深挖利益链条、破除变相强制、保障监督权利,让每一分教辅费都晒在阳光下。教育不该成为谋利的工具,孩子的前途更不能用来威胁家长、掩盖问题。(胡欣红)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