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热点观察

“下辈子还要当老师”何以让孩子们泪目?

2025-09-10 09:04 来源:中国甘肃网

  当听到千人礼堂里齐声喊出“我们都是叶连平”,97岁的叶连平眼角湿润了。教师节前夕,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红星中学大礼堂,看着这么多愿意像他一样为乡村学子提供帮助的教师,叶连平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更美好的未来。他一手扶着拐杖、一手忍不住地挥舞,弯下本就有些佝偻的背,深深地向台下鞠躬。“我的时间不多了,别人是来日方长,我是‘来日方短’。我要和时间赛跑,希望呼出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下辈子,我还要当老师。”叶连平说。

  97岁的叶连平在活动现场深深鞠躬,一句“下辈子还要当老师”,让无数人为之动容。这位退休后坚守乡村教育25年、免费辅导2000多名学生的老教师,用一生的选择诠释了师者的极致热爱。在教育现代化推进的今天,我们最需要的,正是更多“下辈子还当老师”的教育者——他们以赤诚为灯,照亮学生成长路,也为教育事业注入永恒的温度与力量。

  “下辈子还当老师”的赤诚,是对教育事业深入骨髓的热爱。叶连平退休时趴在课桌嚎啕大哭,不愿离开讲台;退休后又腾出自家房子,用破旧的羽毛球拍当教鞭,一教就是25年。这份热爱无关名利,只源于对“三尺讲台”的不舍,对“教书育人”的执念。他舍不得离开学生,舍不得放下那份“让乡村孩子有出路”的责任,哪怕年近百岁,仍想着“和时间赛跑,最后一口气留在讲台上”。这种热爱,让教师从一份职业变成终身追求,让平凡的教学日常闪耀着理想的光芒。当教育者把热爱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辅导,学生感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生活、对理想的热忱,这份感染力远比分数更能影响人生。

  “下辈子还当老师”的赤诚,是对学生毫无保留的奉献。叶连平对自己“抠门”,却对学生格外慷慨:为困难孩子免费提供吃住,自费包车带学生看博物馆、科技馆,用退休金和捐款设立奖学金,累计发放50余万元。他关心的不只是学生的成绩,更在意他们的品德与眼界,坚持“思政教育比分数重要”,引导孩子“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份奉献,打破了“教学”与“育人”的界限,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用爱心填补乡村教育的空白。正是这样的奉献,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让乡村学子看到更大的世界,让“教育公平”不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帮扶。当教师愿意为学生倾尽所有,教育便有了直击人心的力量,也才能真正“照亮学生成长梦想”。

  “下辈子还当老师”的赤诚,更需要成为整个教育行业的精神火种。如今,“叶连平工作站”启动,张文娟等教师主动加入,成为传递这份赤诚的“萤火虫”。这正是叶连平精神的价值——它不只是一个人的坚守,更是能点燃更多人热情的火炬。我们期待更多教师能从叶连平身上读懂:教育的意义,在于用一生的热爱与奉献,托举无数人的未来。同时,社会也应给予这样的教育者更多尊重与支持:改善乡村教师待遇,为志愿教育提供保障,让“无私奉献”不再只靠个人坚守,而是有制度托底。唯有如此,“下辈子还当老师”的赤诚才能代代相传,让更多学生在成长路上遇到“把心交给教育”的好老师。

  叶连平的故事告诉我们,好老师的力量,不在于多么耀眼的成就,而在于那份“下辈子还要做”的纯粹与坚定。当越来越多教育者带着这样的赤诚走上讲台,教育便会充满温度,学生便能在爱与责任中成长,教育强国的根基也会愈发牢固。这,便是“下辈子还当老师”这句话最动人的分量,也是我们对教育最美的期待。(郭宝哲)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