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飞天网评

【地评线】飞天网评:弘扬抗战精神 青年党员干部勇担时代使命

2025-09-02 18:19 来源:中国甘肃网

  9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再次为我们点亮了历史的精神灯塔。从1931年的白山黑水到1945年的抗战胜利,十四年浴血奋战熔铸的伟大抗战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更是新时代青年党员干部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青年党员干部当以史为鉴、以魂铸剑,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答卷。

  以“浩气”存史鉴今,在铭记苦难中筑牢信仰根基

  伟大的精神源于伟大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抗战时期,无数仁人志士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决绝,在平型关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台儿庄谱写血战到底的壮歌,在滇缅公路用血肉之躯筑起抗战生命线。杨靖宇胃里只有棉絮树皮仍死守阵地,赵一曼面对酷刑高呼“未惜头颅新故国”,3500万同胞的牺牲换来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些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英雄群像,正是青年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鲜活教材。

  青年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抗战历史作为必修课,既要走进博物馆、纪念馆触摸历史温度,也要在《论持久战》等经典著作中感悟战略智慧;既要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更要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唯有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把对党忠诚刻进骨髓血脉,才能在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时保持清醒,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乡村全面振兴等硬骨头面前勇毅前行。

  以“锐气”攻坚克难,在传承精神中激发奋进动能

  抗战精神的核心要义,在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意志。从八路军“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加大炮”的奇迹,到南泥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创造,中国人民在绝境中开辟生路的智慧与勇气,为新时代攻坚克难提供了精神密码。当前,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芯片卡脖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疫情防控常态化等挑战层出不穷,青年党员干部更需从抗战精神中汲取“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锐气。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年轻干部黄文秀用生命诠释“扶贫路上只有前进没有退路”;在抗疫一线,“90后”党员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在科技创新前沿,平均年龄35岁的“天眼”团队让中国射电天文领先世界。这些新时代的奋斗者,正是抗战精神的忠实传承者。青年党员干部要主动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经风雨、壮筋骨,在啃硬骨头中练就“宽肩膀”,在接烫手山芋中锤炼“真本领”,让青春在攻坚克难中绽放绚丽之花。

  以“底气”开创未来,在赓续血脉中勇担时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斗争精神。”抗战胜利昭示我们: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新时代弘扬抗战精神,不是简单复刻历史场景,而是要将其转化为强国建设的磅礴力量。青年党员干部作为“强国一代”,当以文化自信涵养民族复兴底气,以开放包容展现大国青年担当。

  从敦煌研究院的“数字供养人”用科技守护文明根脉,到“Z世代”博主用短视频向世界讲述中国抗战故事;从青年科学家在量子计算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到驻村书记带领村民用电商打开乡村振兴新路径,新时代青年正在用创新实践诠释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青年党员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既做国家战略的执行者,也做改革创新的开拓者,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展现作为,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年党员干部当以抗战精神为笔,以青春热血为墨,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荣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让我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冯相龙)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