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飞天网评

【好评中国】从抗联文物中领悟东北抗联精神

2025-09-02 08:49 来源:中国甘肃网

  8月30日,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北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首次集中展出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以“密林考古—绝境苦斗—浴血奋战—丰碑永存”为叙事主线,以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为依据,将珍贵文物、档案文献、历史影像、历史场景进行立体呈现。

  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早、坚持抗日时间最长、条件最为艰苦的抗日武装,在白山黑水之间、林海雪原深处勇赴国难、英勇抗敌,在中国抗战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留下辉煌一页。白山黑水埋忠骨,林海雪原铸英魂。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无声讲述着那段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史,生动诠释东北抗联精神。

  在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东北抗联这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牵制和打击了几十万日伪军,用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尊严,用鲜血和生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写下悲壮而光辉的一页。此次特展展出的1289件文物、标本,皆是当年东北抗联将士爬冰卧雪、浴血抗战、保家卫国的实证。仅铺了草或者席子的火炕和狭小半地穴式的地窨子见证着寒夜中的坚守,修补过的土盆、瓷碗诉说着缺衣少食的艰难,锈蚀的武器零件凝结着浴血奋战的勇气。以物叙事、以物证史,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充分展现东北抗联艰苦抗战、功垂霄壤的光辉历史,充分展现中华儿女顽强不屈、血战到底的民族血性,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钢铁脊梁和中流砥柱作用。

  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东北抗联付出了巨大牺牲。从1933年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游击队陆续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开始,到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东北抗联共牺牲师级以上指挥员100余人,其中军级干部30余人。黄埔军校出身的赵尚志指挥了东北抗联斗争史上的多场著名战役,1942年2月他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俘,宁死不屈,壮烈牺牲,年仅34岁;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抗日巾帼英雄赵一曼,在与日军作战中,为掩护部队撤退负伤被俘,面对日军的酷刑,她对党和东北抗联的秘密始终未吐露一字,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绝唱。此次特展,展示了赵尚志将军遇难地照片及赵一曼烈士在牺牲前写给幼子“宁儿”的遗书,充分展现了东北抗联将士在国土沦陷、国家危难之时,将民族大义置于首位,用鲜血和生命坚持抗击日本侵略,彰显了保家卫国、忠贞报国、舍身为国的民族大义。

  极端恶劣的环境、极其惨烈的战斗,既是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也是孕育东北抗联精神的土壤。此次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以密营遗址考古发现为切入点,还原密营、哨所、作战工事遗址等历史场景,再现东北抗联将士战斗、生活之艰苦卓绝,再现冰天雪地铸忠魂之雄壮史诗。通过此次特展,要充分认识到,东北抗联将士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铸就了以“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基本内涵的东北抗联精神,是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体现,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记录了过去的苦难与辉煌,更蕴含着激励人们前进的精神力量。东北抗联精神是历久弥新、弥足珍贵的红色基因,我们必须永远铭记、赓续传承,凝聚起新时代昂扬奋进的磅礴力量。(向秋)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