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陇平

【好评中国】跨越时空对话,勾勒网络普法的“甘肃样本”

2025-08-22 08:23 来源:中国甘肃网

  网络普法,不仅仅是让人民群众知晓各种法律条文,守住为人做事的底线红线,更要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让法治文化的活水浸润每个人的心田。在网络普法活动中,甘肃通过原创情景剧《法承初心》,将红色法治文化与现代数字科技巧妙融合,以独特视角,为我们打造了全国网络普法的“甘肃样本”。

  红色基因点亮数字文明。作为一档普法性质的情景剧,既要凸显数字时代的鲜活特征,也要注入红色基因的文化根脉,需要找准切入点和平衡点。《法承初心》紧扣红色法治文化传承与现代数字科技赋能这一核心,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法治对话。马锡五审判方式虽然过去几十年,但其秉持的“深入群众、就地解决”理念依然闪耀时代光芒,通过情景剧把这种理念与《民法典》婚姻家庭平等原则遥相呼应,这就找到了切入点。在情景剧中,法官张小燕运用AI追踪网络诈骗,生动诠释《数据安全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技术治理逻辑,这与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神实质一脉相承。情景剧从始至终都贯穿了红色基因主线,为数字文明注入了鲜活力量。通过矛盾冲突,直观呈现历史进程中的法治变革,通过网络骗婚与法官“大数据追踪”之间的较量,抛出新时代的法治挑战,进一步凸显法治为民的主题。

  时空跨越展现文明进步。作为一场跨越几十年的专题情景剧,既要从历史的角度去呈现当年的红色法治文化,也要从新时代的角度去聚焦数字文明的典型特征,通过场景的反差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角冲击力,达到法治宣传的效果。情景剧采用别具一格的时空嵌套结构,形成了典型场景。从1943年边区抢婚案延展至2025年网络骗婚案,清晰展现法律对弱势群体保护的一脉相承;从马锡五的窑洞法庭过渡到如今的时空法庭,体现法治为民理念下的技术迭代升级。窑洞法庭里的土炕、煤油灯,与云端调解室的电子屏、AI投影形成强烈反差;手写判决书与电子签章系统的对比,尽显时代发展变迁;马锡五的旱烟袋与AI数据流相互交融,寓意着“人机协同”的未来司法美好愿景。情景剧的结尾处“法”字篆体火焰,将传统书法与数字特效完美结合,释放了震撼效果。

  技术赋能插上普法翅膀。情景剧借助网络技术,实现马锡五与现代法官的穿越对话;利用电子签章系统完成云端调解,通过AI远程查看证据资料和法律条文,做到实时普法办案,为观众带来沉浸式普法体验。深度挖掘红色法治资源,以“刘巧儿原型”封芝琴抢婚案为切入点,更具有代入感。以网络骗婚案为现实映射,揭示网络治理的痛点与难点,展现技术治理在本土的生动实践。借封芝琴抢婚案普及《婚姻法》平等原则,通过网络骗婚案解析《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展示AI追踪技术的证据固定流程,引导公众留存网络交易凭证。马锡五“骑毛驴查案”与“大数据追踪”的对比,传递“技术向善”的法治信仰。情景剧通过具象化、场景化、符号化的手法,构建起从革命司法到智慧法治的视觉叙事链条,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切实感受法治的强大力量,为全国网络普法行系列活动提供独具特色的“甘肃样本”。(安世厚)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