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牢防汛责任 凝聚攻坚合力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全国防汛形势仍然严峻。汛情如军情,防汛是考验党性的试金石,也是检验担当的磨刀石。广大党员干部唯有守牢底线、系统施策、凝聚合力,方能在风雨中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护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
绷紧底线思维的责任之弦,筑牢安全根基。“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面对汛情叠加的复杂局面,首要在于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底线意识。党员干部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防汛红线当作不可逾越的“生命线”,在隐患排查、预案制定中始终拧紧责任螺丝,坚决摒弃“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要深刻认识汛情的突发性与连锁性,从流域协同、城乡统筹的全局出发,既算眼前账更算长远账,既重应急处置更重源头防控,让“防患于未然”的理念贯穿防汛全过程。用“铁脚板”踏遍辖区每一处险工险段,用“铁手腕”整改每一处隐患漏洞,方能为打赢防汛硬仗夯实基础。
创新系统防控的科学之策,提升应对效能。防汛救灾需坚持系统观念,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强化上下游协同、左右岸联动、干支流统筹。破解汛情难题,关键在于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立体防控体系。针对不同区域特点精准施策,在山区重点防范山洪地质灾害,在平原地区强化排涝设施检修,在城市区域畅通地下管网“毛细血管”,形成全域覆盖的防御网络。党员干部要当好防汛救灾的“调度员”,善用智慧监测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无人机巡查、物联网预警等技术,实现汛情动态感知、精准预报,推动防控方式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转变。同时健全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机制,确保指令下得去、信息通得上、力量调得动,以科学调度提升防汛效能。
凝聚全民联防的共治之力,夯实社会底盘。防汛救灾不是孤军奋战,需要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内生动力。党员干部要当好防汛知识的“宣传员”,通过社区宣讲、应急演练、新媒体科普等方式,让避险技能走进千家万户,引导群众从“要我防”变为“我要防”。要搭建全民参与的平台,鼓励群众参与隐患排查、河道清障、邻里互助,让“汛期警惕、避险有方”成为社会共识。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对防汛救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及时表彰,形成“人人关心防汛、个个参与救灾”的浓厚氛围,以众志成城的力量守护家园平安,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防汛安全屏障。(江枫)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