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世运会,升腾公园城市万千气象
正在成都举办的十二届世界运动会,用特殊的方式向世界呈现了成都这座公园城市的万千气象。从开模式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到体育场馆中的细节凸显,再到日常生活的深度植入,通过世运会让公园城市的形象得到了持续深化,为成都这座“幸福之城”增添了幸福指数。
彰显和合共生。在盛大而精彩的开模式中,在绿草如茵的湖滨,数千名观众坐在露营椅上临湖观礼。通过骑行、街舞、街头滑板等演绎,生动呈现本地市民生活的日常剪影。世运会本就是一场贴近生活、属于市民的运动盛会,开模式选择回归生活本身,让演绎和参与没有了物理隔阂。通过这场公园里的欢聚,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赛事沉浸于自然”的理念。从天府新区的兴隆湖本身而言,这就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这里是世运会龙舟和皮划艇马拉松的赛场,兴隆湖湖滨赛场的赛道沿湖岸自然延伸,原本的湖滨台阶巧妙化作观众席,让观众在开阔的视野中,尽览赛场竞技与湖光山色、沙滩、城市天际线交织的多维画卷。无论是从开模式,还是场馆设计,都始终把观众放在第一位,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更加注重顺其自然,让运动员和观众在平和自然的氛围中参赛观赛,提升了赛事的观赏度。
彰显巴适安逸。通过世运会,让世界感受到成都这座幸福之城的安逸与巴适。从场馆设施看,以兴隆湖为例,设计团队对场地方位、高差等细节进行细致考量,将赛事空间与自然景观深度融合,让观众在观赛时,既能聚焦赛场上的攻防瞬间,又能将兴隆湖的粼粼波光、柔软沙滩和远处的城市天际线尽收眼底,实现了体育竞技的激情与公园城市的诗意交融。兴隆湖本来就是群众常来休闲的地方,看完比赛后还能在公园步道散步,从一个侧面彰显了成都这座城市的悠闲与雅致。为缓解户外比赛的炎热,观众看台上方全部搭建了遮阳棚,每个座位上都放置了冰垫以及装有扇子、藿香正气液的防暑物资包。这些贴心举措为观众提供了温馨的观赛服务,让当地群众感受家门口的体育盛事。世运会设置的15个室外场地,有的依托于户外公园、公开水域等改建临设,有的设在草地、沙滩等自然场地,生动呈现“体育赛事”与“公园城市”的有机结合。
彰显民生感受。对于成都而言,建设公园城市不仅仅是为了迎接世运会,更是群众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化。成都把公园城市建设提升到中国式现代化层面去推进,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在生态价值转化、民生福祉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持续探索,探路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在公园城市的建设进程中,成都深刻植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核心理念。作为公园城市、千园之城,成都不仅追求公园的数量,更致力于消除城市空间的界限,让整座城市仿佛一座大公园,为市民带来惬意的生态体验。环城骑行、龙泉观日、锦江夜游、青龙观鸟,在成都,市民和游客总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巴适安逸。由此观之,公园城市已成为成都最鲜明、最独特的城市标签。“幸福成都”,不仅展现了市井生活、巴适安逸的幸福,也蕴含着拼搏奋进、收获成就的幸福。(张继)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