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党建兴则乡村兴,党建强则治理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需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既立足当下精准发力,又着眼长远谋篇布局,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组织筑基,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群雁高飞头雁领,乡村振兴靠堡垒”。乡村振兴作为系统工程,需统筹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大振兴,而组织振兴是核心保障。强化党建引领,首要任务是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头雁矩阵”。选优配强基层“领头雁”,聚焦乡村振兴实际需求,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发展能力强的党员干部选进班子,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强化教育培训赋能,通过专题培训、实践锻炼、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基层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提升政策理解、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等综合能力,让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每名党员都成为服务群众的“先锋旗帜”。
产业赋能,拓宽乡村振兴“致富路”。“产业兴旺是基础,党建引领是关键”。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只有产业扎根乡村,农民才能稳定增收,乡村才有持久活力。以“党建链”串联“产业链”,方能激活乡村经济“一池春水”。立足本土资源禀赋,党组织牵头调研谋划,找准特色产业突破口,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让党员在技术指导、市场对接、品牌建设中当先锋。创新“跨村联建”“村企共建”模式,打破行政壁垒,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实现抱团发展。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通过土地入股、务工就业、分红获利等方式深度参与产业发展,让产业红利真正惠及群众,让乡村振兴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治理提效,绘就乡村振兴“幸福卷”。“治理有效聚民心,宜居宜业暖人心”。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不仅要产业兴,更要生态美、乡风淳。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是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支撑,而党建正是基层治理的“定盘星”。以党建引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党组织领导、村民主体、多方参与”的治理格局。推行“党员联户、网格管理”机制,将党组织触角延伸到村屯、覆盖到农户,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完善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通过“星级文明户”评选、道德讲堂等载体,让崇德向善蔚然成风。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组建党员普法服务队,引导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党员带头参与垃圾分类、污水治理、村容美化,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让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收获满满幸福感。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既是政治责任,更是使命担当。唯有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建强组织、兴强产业、优化治理,方能激活乡村振兴的“红色动能”,让乡村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面貌,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江枫)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