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三种意识”筑牢防汛“安全堤”
汛期来临,江河水位上涨,强降雨频繁,防汛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一场不能输的硬仗。广大党员干部作为防汛一线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大责任与使命,只有坚守底线、协同作战、广泛动员,以实际行动筑牢防汛“安全堤”,才能汇聚起防汛抗洪的强大力量,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
增强“底线意识”,夯实防汛根基。防汛工作容不得丝毫马虎,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防汛安全是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底线,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在防汛准备阶段,要严格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确保责任到人。对各类防汛设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维护,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点,无论是水库大坝、堤防闸口,还是城市排水管网,都要以“零隐患”为目标。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变化,及时传递预警信息,让每一位群众都能提前知晓风险,为安全避险赢得时间,以扎实的准备工作夯实防汛根基。
增强“系统意识”,提升防汛效能。防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需要协同作战。党员干部要树立系统观念,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打破信息壁垒。水利部门精准监测水情,科学调度水利工程;气象部门及时准确发布气象预报;应急管理部门高效组织抢险救援;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保障基础设施运行。同时,要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整体谋划防汛工作。在洪水调度时,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承受能力,合理调控水量。在抢险救援中,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强大合力,避免各自为战,以高效协同提升防汛效能。
增强“动员意识”,凝聚防汛合力。防汛工作仅靠少数人远远不够,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凝聚全社会力量。党员干部要当好防汛工作的“宣传员”和“组织者”。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防汛知识,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平台,普及避险自救方法,提高群众防汛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积极组织群众参与防汛工作,组建志愿者队伍,参与巡堤查险、物资搬运等任务。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的激励机制,对在防汛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群众给予表彰奖励,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营造“全民防汛、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让全社会共同筑起坚固的防汛防线。(夏海波)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