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政策春雨润育儿
近日,国家育儿补贴政策如一场及时春雨洒向千家万户——凡育有三周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每年可申领3600元补贴。这一实实在在的举措甫一出台,便激起千层浪花,成为网络空间的热议焦点。这不仅是国家完善生育支持体系、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落子,更如一道明亮信号,为深陷育儿成本焦虑的家庭送去了看得见的关怀。
然而政策善意若止步于文本,则如“画饼充饥”般无济于事。如何让政策阳光真正照进育儿家庭现实,让惠民之“水”流至“田垄”深处?妇联组织作为连接国家政策与万千家庭的“柔韧桥梁”,其担纲落实的角色至关重要。
政策春风需借宣传之翼,方能吹入千家万户。妇联需善用“线上+线下”双渠道:线上以公众号为“扩音器”,将政策内容化为通俗图文、生动视频,让“3600元”与“申领程序”不再冰冷遥远;线下则组织巾帼志愿者深入街巷村居,以“零距离”宣讲消解信息壁垒,确保政策知晓无死角。正如古语所警:“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唯有春风化雨式的传播,才能使政策深入人心。
补贴政策之效,更在于与社会资源的“交响协奏”。妇联应将此政策与其传统强项——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有机融合。例如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时,同步传递补贴信息,使家长在获得专业支持的同时,亦感受到政策温度。此外,更需主动链接社会组织资源,通过公益项目为育儿家庭提供多元扶持,在全社会编织一张温情守护之网。
基层妇联干部作为政策落地的“神经末梢”,其能力关乎政策效能。唯有通过精准培训,使基层干部成为政策“明白人”与“贴心人”,方能发挥她们“近水楼台”的天然优势,打通政策抵达的“最后一米”。此中精义在于“授人以渔”,让政策的种子在基层土壤中生根发芽,长出繁茂枝叶。
3600元的数字背后,是“幼有所育”的民生承诺,是“家有所依”的温情保障,更是“国有所兴”的远见根基。当妇联组织以政策落地为犁铧深耕服务土壤,以服务升级为清泉浇灌家庭之树,我们终将在不远的明天见证一个生育友好型社会的繁茂森林蔚然成荫——那里幼芽茁壮,家园丰盈,民族血脉在坚实支撑下如江河奔涌不息。(桑凡萍)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