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田野诗行”里的“青春答卷”
田野无声,诗行隽永;青春如火,答卷昭彰。当万千青年才俊将火热的青春投入振兴乡村的火热实践,田野深处绽放的每一行“诗”,都将汇聚成推动中国阔步前行的磅礴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宏阔画卷上书写一份沉甸甸的“青春答卷”。读懂这份答卷,就是读懂新时代青年党员、干部扎根泥土、心系桑梓的赤子之情,读懂他们用信念与实干诠释的使命担当。
读懂“田野诗行”,就要读懂那份“初心如磐”的坚定信念。驻村帮扶是组织交付的重托,更是时代赋予的际遇。面对“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时代召唤,广大驻村帮扶干部心怀“国之大者”,抛却舒适积极投身田间地头最火热的一线,在艰苦的地方燃放炽热的光芒。广大干部要学习这种“初心如磐”的坚定信念,始终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深植于心、外化于行,将初心的力量熔铸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要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视群众为亲人,把村务当家事,在体察群众冷暖中找准帮扶方向,在纾解急难愁盼中升华情感联系,让初心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互动中得到滋养与淬炼。要深刻认识驻村帮扶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读懂“田野诗行”,就要读懂那种“脚步量地”的务实作风。田野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驻村帮扶干部下沉乡村一线,那双粘满了泥土、沾满了汗水、甚至可能磨破了鞋袜的脚,正是丈量民情、体察民意的“金尺子”。这份“脚上有土、心中有谱”的踏实作风,构成了“青春答卷”最鲜明的注脚。广大干部要学习这种“脚步量地”的务实作风,坚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把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把工作重心放在村组一线,多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要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让服务群众的过程成为增进情谊、凝聚力量的过程。要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投入到真抓实干中去,认准的事情一抓到底,定下的目标全力以赴,用实际行动诠释“实干兴邦”的真谛。
读懂“田野诗行”,就要读懂那种“实干为笔”的责任担当。驻村帮扶,是考场更是战场。面对基础薄弱、资源有限等现实挑战,广大驻村帮扶干部选择的是迎难而上而非逃避退缩,是披荆斩棘而非安于现状。这份“答卷”上,写满了探索产业新路的执着,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实干本色,也成为“青春答卷”中最闪光的部分。广大干部要学习这种“实干为笔”的责任担当,积极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平凡的乡村舞台书写创新的华章。要发扬“孺子牛”精神,不计个人得失,不图虚名浮利,在服务群众、发展乡村中默默耕耘、甘于奉献,把全部热情和才华奉献给乡村振兴的崇高事业。要将急难险重任务视为锤炼能力的“磨刀石”,在解决复杂问题中增长才干,练就担当时代重任的过硬肩膀。(胡琴)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