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今日声音

基层治理要抓牢“切入点、支撑点、发力点”

2025-08-11 11:24 来源:中国甘肃网

  基层是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其效能直接关系群众生活品质与社会和谐稳定。基层治理的每一处短板,都可能影响群众获得感、削弱治理凝聚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需精准抓牢“切入点、支撑点、发力点”,以靶向思维破解难题,让精细治理、高效服务的效能覆盖每个角落。

  以需求清单为“切入点”,激活基层治理的靶向动能。基层治理的核心是回应群众需求,脱离实际需求的治理,再完善的方案也会沦为“空中楼阁”;忽视群众感受的服务,再周全的安排也会变成“无效做功”。找准切入点,关键在于把群众需求作为治理的“导航仪”,用“清单化”方式明晰治理方向。要在“动态感知”中摸清需求底数,通过日常走访、线上反馈、议事协商等渠道,将群众关于生活便利、环境改善、权益维护等方面的诉求梳理成“需求清单”,区分紧急与长远、普遍与特殊,避免“想当然”式治理。要在“供需对接”中校准服务精度,根据需求清单匹配治理资源,从优化社区养老服务时段,到调整公共空间功能布局,从完善纠纷调解流程,到细化政策宣传方式,让治理措施始终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防止“大水漫灌”式的资源浪费,确保治理触角精准触及群众期盼。

  以机制创新为“支撑点”,夯实基层治理的运行根基。基层治理的效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制是否顺畅。若停留于“头痛医头”的被动应对,治理就会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循环;若满足于“传统路径”的惯性运作,就难以破解新形势下的治理难题。筑牢支撑点,需要以机制创新打破壁垒、畅通流程,让治理体系高效运转。要在“协同联动”中破解条块分割,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联动机制,明确职责边界、细化协作流程,避免政策执行中的“推诿扯皮”,确保资源整合更高效、问题处置更及时。要在“数字赋能”中提升治理精度,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动态监测、快速响应,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治理决策更科学。同时,完善群众参与机制,通过议事会、评议会等形式吸纳群众意见,让治理过程成为凝聚共识、汇聚合力的过程,防止“闭门造车”式的单向治理。

  以队伍建设为“发力点”,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水平。基层治理的成效,最终要靠一支高素质的治理队伍来实现。若队伍能力跟不上治理需求,再好的机制也难以落地;若队伍作风与群众期待脱节,再完善的方案也会打折扣。找准发力点,必须聚焦队伍建设,锤炼过硬本领、培育优良作风,让治理力量充满活力。要在“能力提升”中锻造过硬本领,围绕政策解读、矛盾调解、应急处置等核心技能开展常态化培训,提升队伍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运用群众语言沟通协调的能力,避免“本领恐慌”式的履职困境。要在“作风建设”中密切联系群众,引导基层工作者沉下身子、深入群众,把群众当亲人,以耐心、细心、热心做好服务,防止“官僚主义”式的脱离群众。同时,健全激励机制,关心关爱基层工作者,激发其干事热情,让队伍始终保持战斗力,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保障。(余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