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在津沽大地解码“何以中国”的文化密码
8月9日,“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天津正式启动。这场活动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邀请中央及各省市媒体记者、全国知名网络名人组成媒体采风团,循着运河脉络深入探访,以脚步丈量天津的传统文化肌理,以镜头记录“何以中国”的生动注脚。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和合共生”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的综合体现。从八闽大地的海丝遗韵到齐鲁之邦的儒家圣迹,从江南水乡的文脉绵延到三秦故地的汉唐气象,每座城市都以独特的文化符号,勾勒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和合共生的形成脉络。“何以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自开展以来,已先后走进福建、山东、江苏、陕西等地,每一站均通过具象化的文化探访、沉浸式的体验传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立体展现中华文明的多元魅力,诠释着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精神密码。
作为京畿门户与运河重镇,天津因水而生、河海共兴,自古便是南北文化交融的枢纽。河海不仅塑造了天津的地理形态,更铸就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独特的自然地理与原生的水陆区位,赋予天津特有的文化张力。河海文化是自然演化的奇迹与人类智慧的结晶交织而成的文明长卷。从“海退陆进”的地质演化,到“一脉入海”的水系改造,再到漕运枢纽的千年繁荣,河海的物质形态与文化意象在天津完成了历时千年的时空整合,使其文化基因中天然镌刻着“和合”印记:既有南北交融的运河文化、中西合璧的建筑遗存,也有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这些特质,让天津为诠释“何以中国”提供了鲜活样本。
作为一场文化寻根之旅,此次采风活动的特殊意义在于打破了文化传播的时空壁垒。媒体采风团不仅走进杨柳青古镇的深巷老宅,更深入天开园的科创园区、平津战役纪念馆的红色展厅。在这里,古老与现代交织,历史与现实对话,让人深刻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力量。这种传承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相融合,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借助网络平台的传播优势,活动打破了时空限制,将天津的传统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既让更多人看见天津文化的独特价值,也从天津文化中窥见中华文明“和合共生”的特质,使得本次活动既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
作为一次对文化传播叙事范式的重塑,活动的足迹所至,皆是对文化根脉的叩问与追寻,是对“和合共生”理念的生动诠释与践行。无论是南北文化在天津的交融,还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座城市的共生,都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生命力。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正因“和合共生”理念的滋养。以“和合”为舟,以“共生”为帆,在津沽大地探寻“何以中国”的时代回响,我们看到:真正的文明传承从来不是固守陈规,而是在开放包容中自我更新,在交流互鉴中永葆生机。这正是一个文明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从容姿态。这种姿态,正是“何以中国”最有力的回答。(林伟)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