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网络问计于民,把群众“金点子”变成发展“金钥匙”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参与度高、覆盖面广,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更好地凝聚民心、形成合力。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可以最广泛地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基层经验吸收进来,进而找到国家战略与人民意志的“最大公约数”。坚持开门问策、网络问计,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充分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优良作风,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自信开放、守正创新的良好形象。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推动形成“越参与越信任”的良性循环,定能找准“十五五”规划“金钥匙”,绘就对接国家战略、扎根人民意志的“最大同心圆”。
问计于民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的重要形式。此前,在“十四五”规划建议起草过程中,我们党在五年规划编制史上首次开展“网络问计”,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101.8万条,来自基层的“互助性养老”“白色污染”等建议最终被写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文件和“十四五”规划,成为“人民智慧上升为党和国家意志”的标志性事件。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活动,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311.3万条,为编制“十五五”规划提供了有益参考。从“板凳议事”到“云端发声”,从“指尖建议”到“政府案头”,“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网络征求意见的过程,必将成为14亿多人民通过数字通道凝聚智慧、凝聚共识,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新篇章的过程。
今天网络已经成为表达民意、汇聚民心的“蓄水池”,人民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行使权利,参与管理社会事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新就业群体呼吁“加强科普教育类自媒体内容监管”,基层工作者期盼“构建数字化群众路线新机制”,科技领域企业主建议“建设国家级AI开放创新平台,促产业智能化转型”……这些建议无不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必将为科学制定“十五五”规划提供最坚实的民意基础。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当千万条“指尖建议”融入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来自群众的“金点子”成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这正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注脚。
“众力并则万钧举,群智用则庶绩康。”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治理好,就要掌握方方面面的情况,这就要靠发扬党内民主而来,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听取民声、汇聚民意而来。”犹记得5年前,内蒙古网民“云帆”建议的“互助性养老”,最终被党中央采纳写入“十四五”规划文件,让“民有所呼”转化为“政有所为”,生动验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走好新时代党的网上群众路线,在全局中定位、从战略上着眼、以人民为旨归,以多种方式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把人民群众的“金点子”汇聚起来,我们必能齐心协力把“十五五”规划编制好,引领中国的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阔步迈进。(丁恒情)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