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陇平

育儿补贴赋能未来 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2025-07-31 12:07 来源:中国甘肃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规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所有合法生育的未满3周岁婴幼儿,每孩每年可领取3600元统一补贴,不分孩次、不设户籍门槛;对2025年1月1日前出生且未满3周岁的在册婴幼儿,按剩余月数折算发放。

  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正呼唤着制度性回应。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生儿数量连续五年低于1000万,老龄化率超过18%并持续上升,优化人口结构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生育支持体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发放全国育儿补贴”列为民生头号工程。此次真金白银的投入,正是国家以制度性承诺为人口压力“减压”的战略抉择。

  直击生育痛点,彰显民生温度。经济负担是抑制生育意愿的主要“压力源”,国家卫健委的研判道出了千万家庭的心声。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报告,此前有28个试点城市的实践表明,定向补贴可使中低收入群体生育意愿提高12%以上。此次国家统一政策以“全覆盖、无差别”为原则,将惠及超2000万婴幼儿,尤其为中低收入家庭撑起一把“经济保护伞”。更为深远的是,在各级政府坚持过紧日子的背景下,这笔年度总额逾700亿元的长期投入,是国家对“民生优先”发展理念最生动的注脚。

  补贴的价值远超金钱本身。每孩每年3600元的标准看似微观,实则传递出国家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坚定决心。它将个体生育选择与国家人口未来紧密联结,以制度性承诺减轻“不敢生”的社会性焦虑,为“生”与“育”注入确定性。这种确定性,就是激发生育潜力的重要基石。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仍需系统发力。生育决策从来关联多维因素,数据显示,全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仅5.5%,“带娃难”困扰着众多职场父母;双职工家庭普遍面临所谓“时间贫困”,日均育儿时间不足1.5小时;教育竞争催生的焦虑更非金钱可解。要让“敢生”成为社会共识,需要以育儿补贴为起点,同步推进三大改革,一是加快落实2025年新增50万普惠托位目标,可探索“社区嵌入式托育点+幼儿园托班”模式,鼓励企业、园区开办托育机构,政府给予运营补贴;二是推动育儿假与弹性工作制立法,明确企业落实责任,建立“政府补贴+企业分担”的成本分摊机制,避免育儿假成为“纸上福利”;三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遏制校外培训过度商业化,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源头缓解教育过度竞争引发的焦虑。只有多领域协同发力,才能构建全周期支持体系。

  育儿补贴的本质,是对未来的战略投资。它既减轻当下养育压力,更在未来十年如同种子破土般转化为人力资本红利。只有以系统性政策组合破解生育堵点,让制度温度缓解生育焦虑,使千万家庭拥有切实获得感,个体选择就自然融入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赋能今天的家庭,就是蓄能中国的未来。(李诚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