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今日声音

“开门教育”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2025-07-30 18:13 来源:中国甘肃网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是关起门来搞“体内循环”,而是要以开放姿态接受群众检验。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这场学习教育的成效如何,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唯有坚持开门搞教育,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才能让作风建设真正落地生根,答好这道关乎党的形象、关乎民心向背的“必答题”。

  以“广开言路”的姿态倾听民意,让教育方向更精准。开门教育的第一步,是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怨什么。要打破“内部评议”的局限,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搭建民意表达平台。线上可依托政务APP开设“作风问题征集专栏”,设置“一键举报”“匿名留言”功能,让群众随时随地反映公款吃喝、形式主义调研等具体问题;线下可组织“民情恳谈会”,邀请企业家、社区居民、基层干部等不同群体代表面对面提意见,避免“听意见”变成“走过场”。收集到的民意要建立“问题清单”,分门别类梳理出“文山会海反弹”“窗口服务效率低”等突出问题,确保学习教育始终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让整改方向与群众期待同频共振。

  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回应民忧,让教育成果更实在。开门教育不能停留在“听意见”,更要体现在“解难题”上。对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要实行“台账式管理、销号制落实”,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限,不解决不松手。针对“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等隐形作风问题,要从制度层面找根源,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审批时限,用实实在在的整改举措回应关切。对短期内难以解决的系统性问题,要向群众说明原因和整改计划,避免“虚假承诺”消耗公信力。整改过程要全程向群众公开,让群众看到“问题有人管、措施有人落、进展有人报”,通过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让群众感受到作风转变的实效。

  以“群众评判”的标准检验成效,让教育长效更稳固。学习教育的成效,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建立“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将整改情况转化为可量化的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让群众对“作风是否改进”“办事是否便捷”“问题是否解决”进行打分。测评结果要与单位绩效考核、干部评先评优直接挂钩,对群众满意度低的单位要责令“返工补课”,避免“雨过地皮湿”。更要将开门教育的做法固化为制度,建立“作风建设常态化民意反馈机制”,定期收集群众意见、评估整改成效,让“群众评判”成为作风建设的长效驱动力,确保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常抓常新。

  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群众请进来、让意见浮上来、使问题改过来,才能让学习教育避免“自娱自乐”,真正成为推动作风建设的有力抓手。当每一次征求意见都直面真问题,每一项整改措施都回应真需求,每一个教育成果都接受真检验,就能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融入日常工作,让清风正气充盈每个角落,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范迎)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