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陇平 >> 方言

酒泉|激活“宣传引擎” 驱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2025-07-25 17:28 来源:中国甘肃网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牵引,其成败不仅取决于政策的科学性、措施的实效性,更离不开宣传工作的穿透力与感染力。身处一线的基层干部,既是政策落地的“执行者”,更是凝聚共识的“宣传员”。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实践中,唯有以精准的政策宣传凝聚合力、以扎实的安全宣传筑牢根基、以生动的故事宣传激发活力,才能让乡村振兴的蓝图真正在田野间落地生根。

  政策宣传破除“中梗阻”,让惠民春风精准送达。当前,一些政策宣传不够“接地气”,群众对政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上用好用足。这背后,是部分基层干部缺乏“翻译”能力,未能将“书面语”转化为“家常话”。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庞大,涵盖产业、人才、文化等多个领域,若只是照本宣科,必然难以入脑入心。基层干部需当好“政策翻译官”,把惠农补贴算成“明白账”,把产业扶持讲成“致富经”,通过走村入户的“拉家常”、村民大会的“你问我答”,让群众真正明白“政策为谁好、好在哪里、怎么用好”。唯有如此,才能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到“地上”,成为激活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

  安全宣传摒弃“一阵风”,为乡村发展筑牢坚实底盘。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乡村振兴的稳健步伐,离不开常态化的安全守护。乡村安全无小事,基层干部守护安全,既要着眼“大处”,更要关注“细处”。农业生产中,春耕时提醒群众科学拌种、安全生产,灌溉期督促群众注意防溺水,秋收后引导群众秸秆利用。农村生活里,冬季排查煤炉隐患,夏季开展防溺水演练,日常普及防诈骗知识。安全宣传既要讲清“不能做什么”的底线,更要教会“应该怎么做”的方法,既要让群众知道“违规的代价”,更要让他们感受到“安全的实惠”。唯有织密乡村安全防护网,才能让乡村在安稳祥和中稳步前行。

  故事宣传拒绝“空对空”,用鲜活叙事激发内生动力。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的兴旺、设施的完善,更是精神的提振、文化的传承。基层干部应善于当好“乡村代言人”,从乡土中挖掘最动人的故事——返乡创业青年的努力奋斗,老手艺人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的坚守,村民们自发参与乡村治理的文明新风……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故事,正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同时,通过短视频记录田间忙碌身影,用通讯报道讲述农村生活变迁,在新媒体平台打造乡村特色“标签”,让外界看到乡村的新变化、新希望,也让村民在“身边人、身边事”中增强自豪感、激发奋斗劲。当乡村的人文底蕴、发展活力、奋斗精神被广泛传播,乡村振兴就有了更深厚的情感支撑和更持久的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宣传先行。基层干部的“宣传三力”,本质上是“为民之心”的一种体现。以政策宣传凝聚共识,让群众心往一处想;以安全宣传筑牢防线,让乡村行稳致远;以故事宣传激发活力,让奋斗热情持续高涨。如此,乡村振兴的画卷必将在广袤乡土上徐徐展开,书写出更加动人的时代篇章。(裴海龙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