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飞天网评

【地评线】飞天网评:水利设施现代化为水安全筑牢基础

2025-07-09 08:56 来源:中国甘肃网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座座水利工程与江河湖泊交织成网。2022年以来,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连续3年超1万亿元,今年前5月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089.7亿元,国家水网建设全面提速。目前,我国大坝类型、大坝数量、高坝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超过9000亿立方米,水资源配置格局不断优化,国家水网综合效益正充分释放。

  水是生存之本、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安全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保障。水利设施具有防洪减灾、供水灌溉、修复治理水生态环境等重要功能,为水安全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要加快推进水利设施现代化,为水安全筑牢坚实基础。

  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不断加剧,我国极端暴雨、洪涝灾害频繁出现。现代化的水利设施,能够增强应对极端暴雨洪水的韧性。只有系统运用由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实施拦、蓄、泄、分、滞、排等措施主动调控洪水,才能有效降低洪水风险。加快推进水利设施现代化,需要完善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等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水库特别是流域控制性水库,是流域防洪的“王牌”,要加快水库建设,增强洪水调蓄能力。河道堤防是约束水流、下泄洪水的关键,要加快河道及堤防建设,提高行洪泄洪能力。蓄滞洪区是流域防洪的“底牌”,要加快蓄滞洪区建设,保证分洪蓄洪功能。

  兴水利民建设现代水网。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一直以来是我国的基本水情,建设国家水网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是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的根本举措。为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早在20世纪50年代,南水北调工程就被提上日程。经过数十万建设者10余载奋战,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全面通水。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经累计调水突破8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到1.85亿人,这个工程已经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要全力推进水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系统推进一批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和省市县级水网建设,加强各层级水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安全韧性现代水网,提升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田水利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粮食生产的命脉在水利。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耕地灌溉面积已经达到10.75亿亩,占到全国耕地面积的56%;在这些有灌溉的耕地上,生产了全国77%的粮食和超过90%的经济作物。近年来,我国灌溉设施进一步完善,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升,为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贡献了水利力量。水到渠成,丰收可期。要结合国家骨干水源工程和输配水工程,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大中型灌区,系统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优先将大中型灌区全面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快补齐灌排基础设施短板。同时有效利用各种水源进行优化调度,应对可能发生的干旱洪涝灾害,全力做好灌溉排水保障,有效提高灌区粮食的单产。

  治水即治国,水利工程促发展、惠民生、护生态、防灾害。加快推进水利设施现代化,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水和谐”,必将不断书写中华民族治水安邦、兴水利民新篇章。(向秋)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