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让各类经营主体充满生机活力
规范涉企执法、涉企收费,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民营经济促进法,一系列举措加快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深走实,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充分激发了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截至5月底,我国经营主体数量超过1.91亿户。前5月,全国新设经营主体1097.5万户,各类经营主体稳定增长。各地各部门要持续规范涉企执法、优化竞争环境、强化市场监管,让更多经营主体脱颖而出、发展壮大。
规范涉企执法。各地针对行政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性大,以及任性检查、运动式检查、以各种名义变相检查等突出问题,加强依法行政,确保行政检查于法有据、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精准高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各地结合实际,及时出台涉及企业检查的制度规定,明确“多个机关联合查、运用科技少干扰”等规定,在具体检查方面结采取非接触方式,运用媒体监测等渠道收集企业在就业、用工等方面的情况,既减少了检查方面的力量,也减轻了企业负担。各地以此为契机,扎实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聚焦纠治乱收费、乱罚款等几类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规范执法。过去,一些地方几个部门甚至一个部门的不同科室都会来检查,如今只要检查一次,让企业有更多时间精力谋发展。激发企业主体活动,各地各部门要持续加大规范执法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让各类经营主体充满生机活力。
优化竞争环境。促进公平竞争,是塑造优良营商环境的基础,与高标准现代市场体系互为内在逻辑,能极大地激发经营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各地要查处相关部门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今年,市场监管总局已经部署开展专项行动,聚焦阻碍商品要素自由流动、设置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门槛等突出问题,进一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各地要积极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清理妨碍统一市场的政策措施,试点推行轻微违法免罚事项,并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要重点打击限制企业自主迁移、构筑自我“小循环”等行为,通过开展跨部门数据共享合作,推动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并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机制。要推行“柔性执法”,对轻微违法行为采取教育整改而非处罚,并完善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减少对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要建立中小企业诉求响应机制,开展法律宣讲和协商调解服务,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强化市场监管。质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场监管部门要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深化质量认证与计量检测、标准制定、技术创新、品牌培育的融合发展,提升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高质量的市场监管,既能有效发挥政府作用,矫正市场失灵、维护市场秩序,又避免对市场的过度和不当干预,确保市场参与各方能够预见自身活动的后果,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持续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规范涉企监管执法,加大涉企乱收费整治力度,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高质量的市场监管,切实增强经营主体发展信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张闲语)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