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陇平 >> 方言

平凉|守护时代幼苗 构建网络保护屏障

2025-06-25 09:57 来源:中国甘肃网

  近日,某直播平台惊现主播利用未成年人进行低俗表演牟利事件引发关注。事实上,在流量至上的畸形生态下,此类事件早已不是孤例。从“萌娃网红”被包装成吸金工具,到儿童账号充斥擦边内容,不法分子正将未成年人异化为流量变现的“摇钱树”,用看似无害的外衣包裹低俗内容,在法律边缘疯狂试探。这种践踏伦理底线的行为,如同慢性毒药,正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

  对于利用未成年人“擦边”的行为,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做到露头就打、严肃处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严禁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或持有涉及未成年人的淫秽色情物品和网络信息;即将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更是为此类问题的治理提供了更细化的法律依据。2024年7月,网信部门开展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中,就将“把儿童包装成‘性感辣妹’进行无底线营销”的行为列为典型案例通报。不过,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还需要儿童家长、相关机构、网络平台等多方共同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履行自身职责。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需主动扛起保护责任。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摒弃通过孩子牟利的错误思想;另一方面,面对演艺机构以“艺术培训”“才艺展示” 等为噱头,企图将未成年人异化为商业工具的情况,要保持高度警惕,仔细甄别。同时,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多陪伴孩子参与阅读、户外运动等健康积极的活动,帮助孩子筑牢抵御不良网络内容的防线。

  演艺中介、模特公司、培训机构等相关机构,必须正视未成年人保护的严肃性与重要性。在组织演出、展览等活动时,要严守法律与道德底线,坚决不能为了热度和流量,采取任何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方式牟利。唯有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机构自身才能实现长远、健康的发展。

  网络平台作为内容传播的关键枢纽,更应积极作为。在事前监管上,平台要加大人员与技术投入,运用AI识别、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优化内容审核机制,及时发现并屏蔽、删除涉及未成年人“擦边”的违规内容,让这类不良信息无处遁形;在事后处理上,要对多次违规、影响恶劣的账号和商家施以严厉处罚,采取关停账户、下架产品等措施,大幅提高违规成本,形成强有力的警示效应。

  守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家长、机构、平台等多方携手协作,织密监管网络,才能让利用未成年人“擦边”的不良行为失去生存土壤,为孩子们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健康积极的网络成长环境,助力祖国的幼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马俊丽)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