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寻医会诊”让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有疗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意义重大,为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社会发展,流动党员作为党员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存在去向难掌握、分布范围广、集中联系难等问题,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云端课堂、移动课堂、实践课堂”模式,实现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促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不掉队”。
写好云端课堂“体检单”,“把脉问诊”主动学,由点及面促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无远弗届”。信息化管理手段跟上时代节奏是流动党员教育工作的主要抓手,流动党员地域分散、学习时间不一致,集中组织学习困难较大。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可视化平台推送学习内容,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流动党员组建微信群分享学习心得、感悟体会,组织开展线上研讨活动。要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平台和“党课开讲啦”等载体,实时推送学习内容,引导流动党员深化学习。通过联合打造“云端课堂”,引导流动党员收看、学习,大大地保障了流动党员跨空间、跨时间“受教育”的权利,充分调动流动党员参加教育管理的积极性,实现“流动不流学”的目标。
开好移动课堂“特效药”“处方用药”灵活学,由浅入深促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定时集中”。流动党员有流动性强、个体差异大、集中学习难等特点,定期集中难度大,考虑到流动党员的特殊性,就要探索新的学习模式,比如依托流出地党组织的相关机构成立流动党员党组织,一方面,可以将教育管理课堂搬到流动党员方便集中的地方和时间段开展,可以举办专题党课,就近参观红色基地、烈士陵园,赓续红色血脉,号召流动党员定期集中。这样既不耽误工作又能方便学习;另一方面,对于较为分散的流动党员,可以以党支部为单位,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沟通、邮寄“红色包裹”等方式,开展送学上门等活动,将规定学习材料发送到每名流动党员手中,实现流动党员在哪,教育管理就到哪的灵活转变。
注好实践课堂“强心剂”,“复诊康复”体验学,由表及里促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星火燎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流动党员,就是“一面流动的红旗”。如果教育管理仅停留在文字叙述、书本上,其所带来的影响力必定不如依托红色资源的沉浸式体验教学来得直观。要深入推进与当地社区、高校、革命纪念馆等机构合作,又要勤于办好“微实践”,将理论课堂搬到街头巷尾、村坝院落、田间地头,以理论指导实践,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组织体系健全、红色资源丰富、网络平台灵活、桥梁纽带畅通“四个优势”,有力有序组织流动党员参加学习教育,就像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让流动党员因为学习、出差、务工等原因流入各地都能“有课堂可学”“有课堂必学”,大大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李建强)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