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武威,在文旅融合浪潮中续写文明长卷
每当看到攻鼓子队在雷台汉墓前踏鼓而舞,那黑衣白扣的飒爽英姿、鼓点如雷的磅礴气势,总让我深切感受到家乡文化的强劲脉搏。这一源自汉唐军旅的国家级非遗,不仅是凉州文化的精神图腾,更见证着武威在文旅融合浪潮中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当历史遗产与现代文旅激情碰撞,这座丝路古城正以“攻鼓子”般的豪迈节奏,敲响全域旅游的奋进鼓点。
研学游串起古今文脉,让历史课本活起来。从雷台汉墓的铜奔马到天梯山石窟的壁画,从武威文庙的儒风雅韵到民勤治沙纪念馆的奋斗史诗,武威的每一处景点都是流动的文化课堂。近年来,武威精心打造“历史文化+生态科普+农耕体验”多元研学体系,让学子们在行走中触摸历史肌理——兰州十一中的师生在文庙行拜师礼,于庄严肃穆中感受“陇右学宫之冠”的千年文韵;甘肃农业大学的学子在沙漠公园观察植被固沙,在民勤雕塑营见证艺术与生态的完美融合;更有万名学子沿着“铜奔马故乡探秘线”,在汉唐天马城通过AR技术重现张骞通西域的壮阔场景。这些沉浸式研学线路,将课本上的文字转化为可触摸、可体验的文化之旅,让丝路文明的基因在年轻一代心中深深扎根。
赛事激活全域热力,让山水资源动起来。当自行车赛的车轮碾过南山碳汇林的蜿蜒山道,当赛马大会的马蹄声回荡在天祝草原的蓝天白云下,当“村BA”的呐喊声响彻古浪长城脚下,武威正用体育赛事为文旅融合注入强劲动能。区别于传统城市赛道,凉州首届山地自行车赛将赛场搬进祁连山麓,让选手在骑行中领略“大漠孤烟直”的雄浑与“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民勤沙漠马拉松以沙海为舞台,参赛者在奔跑中感受治沙英雄“六老汉”的坚守精神;更有环省自行车赛、陆地冰壶赛等大型赛事落户武威,将体育竞技的激情与自然风光的魅力完美结合。这些“体育+文旅”的创新实践,不仅擦亮了“天马行空·自在武威”的品牌,更让沉睡的山水资源转化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活引擎”。
非遗绽放时代光彩,让乡土记忆火起来。在雷台景区的夜演现场,攻鼓子队的汉子们踏鼓而歌,黑衣在霓虹下翻飞如蝶,鼓点与现代光影交相辉映,成为游客镜头里的“网红打卡点”;凉州贤孝艺人在文庙广场弹唱《凉州词》,苍凉的曲调与古建筑的飞檐斗拱相映成趣,让非遗从博物馆走进生活;还有凉州剪纸、滚灯舞等非遗项目,通过“非遗进景区”“非遗过大年”等活动,成为文旅体验的核心亮点。武威不仅让非遗“活”在舞台上,更让其“融”进生活里——以攻鼓子为原型的文创雪糕、铜奔马元素的沙绣工艺品、西夏碑纹样的丝巾,这些兼具文化内涵与实用价值的产品,让乡土记忆成为可带走的“凉州符号”。特别是攻鼓子艺术团走进高校、登上央视的精彩演出,更让这一“西部鼓魂”从田间地头走向国际舞台,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文化名片。
产业融合擘画新篇,让全域旅游强起来。从“文旅+研学”到“文旅+体育”,从“非遗+体验”到“文创+消费”,武威正以“破圈融合”的思路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汉唐天马城将雷台汉墓的历史底蕴与沉浸式演艺相结合,打造出集文化展示、互动体验、商业休闲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凉州十七巷的明清古街里,老字号商铺与网红咖啡馆比邻而居,传统美食与文创市集相映成趣,成为年轻人追寻“诗和远方”的新地标;更有普康田园综合体、金帆农业园等项目,将农耕文化与休闲旅游结合,让游客在采摘劳作中感受“谁知盘中餐”的乡土情怀。
当研学游让历史说话,当赛事经济激活山水,当非遗魅力照亮旅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彰显。作为凉州儿女,我们坚信,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征程中,武威定能奏响更激昂的时代鼓点,让丝路明珠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