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渣”工程牵出违建工程,谁更尴尬?
5月19日,安徽凤阳鼓楼突发屋顶瓦面大面积脱落坍塌,持续数分钟。记者第一时间从文物部门获悉,安徽凤阳鼓楼的楼宇部分并不是文物,而是1995年未经批复,就违规复建的“假古董”,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央视网)
安徽凤阳鼓楼大面积坍塌,引起的舆论风波持续发酵。先是300多万元的修缮鼓楼,刚过一年就塌了,让公众质疑其是“豆腐渣”工程,以及由此可能存在的不正之风。然而,媒体进一步曝光,该楼宇部分,竟然是未批而建的违建项目。如此反转的事实真相,让公众不仅关注工程质量背后是否有不正当行为,更让公众关注,违建何以堂而皇之大行其道,而且在光天化日之下存在了30年?
既然楼宇身兼违建和“豆腐渣”工程双重身份,就应该由承建单位、发包单位、监理单位、文物管理单位、审批单位一一现身予以解释。
从工程质量来说,需要承建单位,原原本本的说清楚,300万元是怎么花的,怎样修缮的?材料是否合格,是否遵循了古建修缮的工艺方法?监理是否到位?很显然,花了300多万元的修缮费用,楼宇仅坚持了一年就坍塌了,好歹让公众听到了坍塌的响声,但真相不能随着楼宇瓦片的坍塌而失守,必须向公众说清楚工程质量有无问题,施工单位和批准单位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被公众所诟病的问题。
违建问题曝光后,公众会进一步探究。既然楼宇台基是省级文物,那么,在省级文物上复建楼宇部分,未批先建成为违建,当地的文物管理部门这些年是怎样履职的?建成30年的时间里,省市文物部门也未过问过相关情况?30年的时间里,凤阳鼓楼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存在于真空之中,为什么一直没有引起省市文物管理部门的关注,直至此次楼宇坍塌了,才暴露出楼宇部分是违建?如果不是楼宇瓦片坍塌,恐怕该鼓楼仍是该县的游览休闲娱乐之地。30年不问省级文物真相的履职,让文物监管部门情何以堪?
问题曝光后,当地已经成立了调查组,会逐渐对其中的事实真相彻底调查一番。公众希望相应的调查,能够既探究是否存在“豆腐渣”工程的事实,还要探究失查失究的责任缘何空了30年,后续该怎样问责,该怎样举一反三。
凤阳鼓楼案件,既涉及文物保护是否合法问题,也涉及监管是否到位问题,还可能涉及违规承包、发包、违法建设甚至权钱交易问题。“豆腐渣”工程牵出违建工程,终究让监管真空被暴露出来。由此窥探、整治监管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不让豆腐渣工程叠加在违建上再次发生,这既是保护文物的需要,也是防止权力被侵蚀的需要。(张立)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