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今日声音

开拓党建引领人才创新“新模式”

2025-05-16 11:07 来源:中国甘肃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党建与人才创新的关系,恰如活水与春水,源头丰沛、渠系畅通才能滋养沃土、生机盎然。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奔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越是如此,越需要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创新优势。

  引“活水”之源,以政治引领校准人才创新方向。江河万里,必有其源;人才创新,首重其魂。政治引领如同灯塔之光。党建的本质,是为人才创新铸魂定向。它解决的不是“能不能创新”的技术问题,而是“为谁创新”“为何创新”的根本问题。各级党组织要当好“举旗人”,既以真理之光点亮理想之火,又以组织之力筑牢信仰之基。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人才头脑,推动理论学习从“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成为破解科研难题、攀登技术高峰的强大动力。要用红色基因浸润人才心灵,通过主题党日、专题党课等,推动党性锤炼从“集中活动”到“日常浸润”,让“为国立功”融入血脉。要用组织关怀凝聚人才共识,让“跟党走、为人民”的信念化作攻坚克难的行动自觉。

  润“活水”之壤,以组织优势厚植人才成长生态。良田沃土,方能育参天大树;生态优渥,才可聚天下英才。党建工作的优势,不仅在于思想引领的“高度”,更在于组织体系的“广度”。基层党组织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上具有独特作用,这就像守着清泉却不知开渠引水,空有沃土却不会播种育苗。要发挥党组织“联”的功能,打破部门壁垒,串联起高校、企业、科研院所,让“实验室”与“生产线”对话、“学术圈”与“产业界”握手。要放大党组织“聚”的效应,组建跨学科党员攻关小组,举办产学研对接“红色沙龙”,让人才在协同创新中碰撞火花。要强化党组织“暖”的情怀,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协调解决人才的“关键小事”,让人才心无旁骛搞创新。

  畅“活水”之渠,以制度创新激活人才发展动力。活水长流,依赖沟渠畅通;创新不止,需要制度护航。新时代的人才创新,呼唤党建机制与时俱进,既保留“党管人才”的政治本色,又增添“放权赋能”的改革亮色。要构建“揭榜挂帅”的赛马机制,打破学历、职称、资历的隐形门槛,让青年人才在重大项目中“挑大梁”“当主角”。要优化“松绑减负”的保障机制,以“清单式”管理明晰权责,以“项目化”推进压实任务,以“立体化”考评检验成效,减少填表报数、迎来送往,把人才从琐事中解放出来。要健全“容错纠错”的激励机制,明确创新探索中的“试错清单”,为敢于“吃螃蟹”者撑腰鼓劲,让党建活水与人才春水交融激荡,奏响创新驱动的时代最强音。(肖彤)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