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薪火相传”锻造年轻干部生力军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既是“追梦者”,更是“圆梦人”。推动年轻干部“薪火相传”,不是简单的“新老交替”,而是理想信念的接力传递、因材施教的精准培养、风吹浪打式的实践锤炼。对于组织而言,要为年轻干部架梯子、压担子、铺路子,引导年轻干部在传承中成长、在历练中破茧、在实干中蝶变。
传“信念之火”,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筑牢忠诚担当的“根与魂”。理想信念是年轻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培养年轻干部,首先要解决“精神缺钙”的问题,首要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关键是要用红色基因浸润灵魂,切实让忠诚担当的“火种”代代相传。着力强化理论武装,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年轻干部“必修课”,通过读书班、研讨班、宣讲团等形式,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着力强化红色教育,用好革命旧址、烈士陵园、党史展览馆等“红色课堂”,组织年轻干部重走红色足迹、聆听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着力强化初心践行,组织年轻干部下沉一线、深入群众“为民服务办实事”,让年轻干部在服务群众中厚植为民情怀。
传“本领之火”,让过硬本领淬火成钢,锻造善作善成的“铁肩膀”。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真本领才能扛起千斤担。培养年轻干部,不能只靠“纸上谈兵”,必须坚持“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让其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要锤炼攻坚克难的胆魄,把年轻干部放到改革发展主战场、矛盾化解第一线、急难险重最前沿,在征地拆迁、信访维稳、招商引资等“硬骨头”任务中壮胆识、增韧劲。要锤炼群众工作的本领,推动年轻干部下沉基层,通过“驻村蹲点”“包村联户”“网格服务”等方式,在走田埂、坐炕头、拉家常中学会“接地气”“聚民心”。要锤炼改革创新的能力,鼓励年轻干部参与科技攻关、试点探索、制度创新,在破解“卡脖子”难题、探索“无人区”实践中激发闯劲、积累经验。
传“作风之火”,让自我革命扎根心田,涵养干净干事的“精气神”。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是年轻干部行稳致远的“护身符”。培养年轻干部,既要“扶上马送一程”,更要“系好第一粒扣子”,让清廉自律的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涵养好作风就要强化纪律教育,常态化开展党章党规学习、警示教育、廉政谈话,引导年轻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涵养好作风就要强化实干导向,让年轻干部远离“躺平心态”、摒弃“镀金思想”、克服“骄娇二气”。涵养好作风就要强化家风熏陶,引导年轻干部管好“生活圈”“社交圈”“朋友圈”。通过涵养好作风,年轻干部就能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定力,在利益诱惑前坚守原则,一身正气、一尘不染,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先锋力量”。(赵晟)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