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群服务更便民
党群服务中心是党在基层的阵地,更是执行党的政策“最后一公里”、落实为民服务的阵地。基层党组织要推动党群阵地建设亲民化、党群服务事项便捷化、党性教育开展沉浸化,切实推动党群服务阵地发挥好作用。
阵地建设亲民化,确保党群“零距离”。党群阵地的核心是“党”和“群”,即党员和群众。这意味着党群阵地是凝聚党员和群众的地方。基于此,基层党组织在建设党群服务阵地时,应紧扣亲民这一定位,确保让群众感受到亲和度、温馨感。要摒弃高柜台、隔离式窗口等打造方式,通过建设党群“会客厅”,打造面对面、无隔离式办事平台,让群众在上门办事时感到无距离、无隔阂,从而拉近党员干部和办事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要充分利用党群阵地闲置房间、群众院坝等,打造“便民驿站”,为老年村(居)民提供落脚休闲地,为其他“上班族”提供临时休息放松地,持续发挥其亲民作用,不断增进党群、干群关系。
服务事项便捷化,确保办事“好评多”。依托党群服务阵地,可以开展一系列为民服务的具体事项办理。基层党员干部应当竭尽所能,为服务事项办理贡献力量,让群众办事更便捷。做好现场办理,对手续齐全、能一次性办理的坚决当场办好;对手续不全无法一次性办好的,列出清单并告知对方,同时留下联系方式及时开展帮助、指导。做好代办帮办,对智能手机不普及、网上操作不熟练的老年群众,帮助其做好在线操作,提供医保社保缴费、养老金资格年审等服务,切实当好“服务员”。做好上门办理,针对出门不便或居住偏远的群众,变“等来办”为“去办理”,采取上门服务,到群众家中办理服务事项,解决实际困难。
党性教育沉浸化,确保阵地“作用大”。党群服务阵地,除了是党员办公、群众办事的地方,也是开展党性教育的好地方。广大基层党组织要以党群服务阵地为载体,通过文化氛围营造、基层师资下沉等方式,开展好党性教育,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要通过党的历史、本地史志等文化氛围上墙,打造学习空间、红色微展馆等,引导党员群众前来参观学习,沉下心来接受教育洗礼,持续提升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要组织党员教育师资下沉到社区、蹲点到党群阵地,通过讲述本地红色故事、讲解阵地打造、分享所思所感等,和基层党员群众面对面、心连心交流,相互碰撞思维和智慧,共同提高知识素养、提升党性修养。(夏倩)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