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车道线弹广告,这是要钱还是要命?
开车时,你什么时候看导航?开过车的人都知道,看导航那几秒一定是关键时刻。可最近不少司机反映,百度地图将某饮料的商业广告直接“焊”在导航路线上。“累了困了喝XXX”的大字铺满了虚拟的前行车道,盖住了导航的变道标识,夜间行车,光线较暗,更难识别导航信息,重点是还关不掉。这种只讲利益不顾安全底线的难看吃相,让踩油门的脚底直发凉!
开车时注意力稍有分散,就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交通部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开车时看手机和打电话发生事故的概率分别是普通状态下的23倍和2.8倍。往往短短几秒的视线偏离,就可能让车辆失控酿成大祸。在行车安全容不得半点侥幸的今天,百度地图此举,无疑是把风险直接摆在了司机眼前。
从法律层面看,百度地图这波操作明显违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弹窗广告必须设置关闭按钮。而此次覆盖导航界面的广告,事实上已构成强制观看的弹窗行为。上海邦信阳(武汉)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罗胜律师称,若因广告干扰引发事故,平台或需担责。
明知违法仍冒险为之的背后,是百度地图的盈利焦虑。2024年,百度地图在导航APP中占比36.96%居第二,但尚未实现盈利。一位百度内部员工向九派财经透露,集团将“地图毛利做正”列入本年度的OKR考核,这使得产品策略的优先级调整——今年4月刚高调宣布“智驾级安全升级”,转头就急不可待地售卖广告位。这种“要钱不要命”的短视行为,与淘宝曾经的弯路如出一辙。直到2024年一季度,淘宝才通过“用户为先”策略实现健康增长,而百度似乎仍未吸取“忘记客户是谁”的教训。
要解决导航广告乱象,靠企业自觉自律是不现实的。涉及公共安全,必须从严治理。第一招:立规矩+严监管,把车道线、转向箭头等核心导航区域设为广告“禁区”,违规就按危害公共安全追责,再按涉事广告全年收入3-5倍重罚,看哪个企业敢拿安全换钱?第二招:技术锁死。强制车企预装导航时绑定“驾驶防骚扰协议”,同步要求手机端导航时,自动切换为驾驶模式,从源头掐断驾驶中广告弹出的可能;第三招:釜底抽薪。出台导航安全认证标准,没通过的地图软件严禁预装,从源头切断违规者的财路,倒逼行业把安全放首位。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这句耳熟能详的宣传语,不该被某些地图App换成“广告千万条,变现第一条”。导航软件就像灭火器,平时用不着,关键时刻绝不能掉链子。毕竟,对司乘人员来说,安安全全抵达,平平安安回家,比什么广告都重要。(高家千)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