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灯塔”照亮改革发展新航程
巍巍灯塔,矗立潮头,指引航向;灼灼光芒,穿透迷雾,照亮征程。中国共产党这座“红色灯塔”,在百年风雨中始终高擎信仰之火,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始终校准前行坐标。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时代的领航者;不仅是理论的教科书,更是行动的指南针;不仅是精神的丰碑,更是奋进的冲锋号。面对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化改革攻坚,在“红色灯塔”的指引下凝聚劈波斩浪的奋进力量。
灯塔之光廓清迷雾,把“思想航标”树得更牢。航船行稳致远,离不开灯塔的光芒穿透云雾;改革发展蹄疾步稳,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旗帜引领。党员干部面对改革深水区、发展攻坚期,首先要校准思想的“定盘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廓清迷雾、构筑支撑,以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走好新时代的奋进之路。理论武装不是“空对空”的学理探讨,而是“实打实”的行动纲领;不是“雨过地皮湿”的表面文章,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深层滋养。党员干部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观大势、谋全局、破难题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在纷繁复杂的改革进程中辨明方向,在利益交织的发展格局中找准落点,真正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灯塔之辉锚定方位,让“实践航道”拓得更宽。灯塔的价值,不仅在于指明方向,更在于标注航道;党的领导的伟力,不仅在于擘画蓝图,更在于引领实践。党的领导不是抽象的概念、不是遥远的指引,而是具体的实践、身边的坐标。改革攻坚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绝不是“盲人骑瞎马”,“红色灯塔”发挥了领航作用,党的领导是确保不偏向、不掉队、不迷路的关键所在。要将乡村振兴战略细化成“一村一策”的施工图,让土地流转、村规民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便民服务阵地建设等形成“量体裁衣”的解决方案。要将科技创新部署转化为“揭榜挂帅”的任务书,让关键技术攻关有“挂图作战”的路线表,更加清晰明了,推进更加有力,落实更加有效。在“红色灯塔”的照耀下,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灯塔之焰点燃斗志,使“精神引擎”燃得更旺。灯塔的光芒,照亮的是前路,点燃的是心火;精神的火炬,传承的是基因,激发的是力量。精神的力量,可以穿透时空,可以跨越山海,可以创造奇迹。读《共产党宣言》时,就会发现那些文字不是冰冷的铅字,而是滚烫的火种。红色基因不是博物馆里的“老照片”,而是新征程上的“加油站”,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就体现在“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精神传承不是纪念馆中的“老故事”,而是奋斗路上的“新动能”,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境界,为改革发展注入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确保始终在航道上劈波斩浪、一往无前。(陈莉)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