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农村后备干部“留”的难题
村级后备干部作为村两委干部的储备力量,是农村工作事业接续的关键。基层党组织在培养村级后背干部的过程中,需破解“留”的难题,方能让后备干部源泉涌流。
抓农村建设,让环境更优,吸引干部留下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欠缺,影响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是后备干部留不住的重要原因。作为基层的“桥头堡”,基层党组织要在农村建设、发展环境优化上下功夫,以好环境提升后备干部幸福感,确保其留得住。要向上争取资金,投入到农村公路、产业园区等的建设中,大力推动基础设施提质,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将农村硬件设施建等更好;同时,通过发展乡村、乡土文化,丰富“软”环境,让群众和干部都能更加舒心,原因留在农村。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规模性产业,打造就业容纳度强的产业,让更多人看到农村发展潜力,吸引并留住有素质、有文化的年轻人,让他们愿意留在农村,从而成长为村级后备干部。
抓基层减负,让压力减轻,吸引干部留下来。曾几何时,农村工作迎检繁多、任务繁重、压力较大,让很多年轻人对其望而却步,告别农村去追求“诗与远方”。基层党组织要落实好基层减负举措,为后备干部“轻车壮马”,从而愿意留在农村发光发热、施展才华。要理清权责,制定基层履职事项清单,对基层应该负责事项保留,对需要配合上级部门的“打好配合”,不包揽、不擅接,有效减轻履职尽责担子。要自觉整治形式主义问题,摒弃“打卡留痕”“材料政绩”,让农村干部告别文山会海、漫天“资料”,少做无用功,同时针对基层工作的不同情况,实事求是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避免工作中“搞突击”“赶进度”,为村级后备干部“松松绑”,减轻压力更好地留在农村干事创业。
抓前景前途,让盼头更足,吸引干部留下来。正所谓“有干头在于有盼头”,基层党组织要为村级后备干部营造“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氛围,关键在于让他们看到发展前途和工作盼头。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通过打造“一村一品”“优质土特产”以及推进农旅融合、文旅结合,延长农村产业链条,提高产业、产品附加值,提升集体经济收入,并按照一定比例为村村部提供奖补,提升其“经济基础”,激发其持续干事创业的动力、活力,让村级后备干部留得住。要畅通发展渠道,大力发掘优秀村级后备干部典型案例,开展评先评优、宣传推广,提升其干事成就感,鼓励并推动符合条件的优秀后备干部及时“转正”,确保备而用之。(陈莉)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