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今日声音

“党建+”涵养“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2025-05-09 10:19 来源:中国甘肃网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两千年前,管仲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人才培育的深远意义;今日中国,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所谓“近悦远来”,不仅是让本土人才“安居乐业”,更要让四海英才“慕名而至”,既能感受“被需要”的价值,又能体会“被尊重”的温度,还能收获“被成就”的幸福。这既需“周公吐哺”的诚意,也需“筑巢引凤”的智慧,更需“人尽其才”的格局。

  “党建+引才机制”让人才“更愿意来”。党建工作如同引才的“导航仪”,通过政策牵引、渠道拓展、服务优化,为人才“精准引路”。价值认同是引才聚才的关键所在,抓好党建涵养价值认同,往往要从事业维度、情感维度、文化维度上着力。在事业维度上,要搭建“英雄有用武之地”的舞台,让人才看见成果能落地、技术能转化、理想能生根。在情感维度上,要厚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通过人才社区、联谊平台、定制服务,让异乡人变成“自家人”。在文化维度上,要营造“尊才崇智”的氛围,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蔚然成风,推动地方对人才的吸引与人才向地方的奔赴成为自然的选择。

  “党建+成长环境”让人才“长得更好”。党建工作如同育才的“孵化器”,让人才在红色沃土中拔节生长。人才生态的竞争力,不在于短期“施肥”的力度,而在于长期“培土”的厚度。就像热带雨林,既要有参天大树的引领,也要有灌木小草的共生,更要有阳光雨露的滋养。打造成长环境要完善“育苗”机制,组织青年人才参与科技攻关,能力突出的要及时给他们压担子,让青年人才早挑大梁、收获成长。打造成长环境要完善“共生”机制,坚持产教融合、产才融合,组建跨领域创新联合体,促成“科学家+工程师+工匠”的协同攻关。打造成长环境要完善“更新”机制,为人才提供终身学习支持,经常性组织人才充电,形成一种“永远在路上”的成长路径,让人才在不断发展中突破“天花板”、攀登“新高峰”。

  “党建+协同链条”让人才“成就更大”。党建工作如同留才的“黏合剂”,能够让人才落地生根、干事成事。人才生态的最高境界,是让个体价值在系统中放大,让“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形成聚变效应。构建协同链条,要打通人才参与创新的前端、中端和后端环节。在前端要突出精准匹配,建立人才大数据平台,像“红娘”一样链接人才与企业的供需双方。在中端要突出跨界融合,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实验室的“书架”对接市场的“货架”。在后端要突出价值反哺,完善人才荣誉体系和利益共享机制,让贡献者“名利双收”。推动人才生态中的每个节点都成为“价值放大器”,“成就人才”与“人才成就”便能形成良性循环,在融合中实现裂变升华。(李川)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