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村党员培养成产业致富“生力军”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农村党员队伍作为党在农村战斗力的基础,要积极争当致富带头人。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或许没有华丽高深的口号,但总能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致富新路,总能让党旗在田间地头高高飘扬。锻造这样一支“生力军”,既是初心使命的召唤,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初心如磐炼就“主心骨”,让带头人有“能扛事”的铁肩膀。党员致富带头人若想扛起振兴重任,首要的是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方向之舵。在乡村,带头人的公信力源于对初心的坚守,群众的信任感来自对承诺的兑现。新时代的农村党员要成为党在农村的一面旗帜,就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筑牢敢挑重担之责。要深学细悟乡村振兴战略,把“文件话”嚼成“农家话”,让政策宣讲既接天线又接地气。要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党员先试”作为行动准则,用“我先吃亏”换取群众信任。要始终把“乡亲盼什么”作为“自己干什么”的标尺,让个人致富与集体增收同频共振。
本领升级锻造“多面手”,让带头人有“会干事”的真功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党员带领群众致富,不能只有满腔的热情,更需锤炼过硬的本领。本领跟不上,带头就是空话。乡村振兴的“新赛道”,需要带头人既当“土专家”,又当“新创客”。要将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思路,从“耕地红线”中看到绿色农业的潜力,蹚出一条致富路。要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实用技能,通过党员教育、田间课堂、云端培训,让无人机植保、智慧大棚、直播带货成为“新农具”。要将群众智慧转化为创新动能,在传统手艺中提炼非遗IP,从乡土文化中挖掘旅游卖点,让“老把式”焕发“新活力”。
示范带动织就“共富网”,让带头人有“干成事”的大格局。“群雁高飞头雁领,船载万斤靠舵手。”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价值,不仅在于自己“跑得快”,更在于带着群众“一起跑”。带头人的“头雁效应”,能够把“独木舟”变成“联合舰队”,让分散力聚成攻坚力。要通过党员户带普通户、老骨干带新农人、示范村带薄弱村,形成“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辐射格局。要推动“农业+电商”“生态+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让土地产出叠加效益。要建立党员联户、利益联结、技术联享等机制,为支持培养党员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牵线搭桥,确保“带得动”更“带得久”。(李川)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