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陇平 >> 方言

武威|激扬陇原儿女的奋进之歌

2025-05-06 17:05 来源:中国甘肃网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如同一脉相承的基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从河西走廊的镍矿深处到兰州新区的建设工地,从传统制造业的焊接车间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验室,无数劳动者用双手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荣光。我们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

  讲好劳模故事。 在甘肃金川集团,全国劳动模范潘从明用26年光阴攻克贵金属提炼难题,将铂族贵金属的提取周期缩短至传统工艺的1/3,为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筑起坚实屏障。在兰州兰石集团,电焊工牛克良独创“双人循环焊接”法,攻克大型金属结构焊接难题,其名字命名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已培养出数十名技术骨干。这些劳模用行动诠释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深刻内涵,他们的故事如同河西走廊上的胡杨,扎根戈壁却枝繁叶茂。甘肃省总工会以“中国梦·劳动美”为主线,组织劳模工匠进校园、入企业,用“沾泥土、带露珠”的鲜活故事传递精神力量。兰州石化公司汪艳侠、公交司机苏彪等劳模代表,用质朴语言讲述从平凡到卓越的蜕变历程,让“劳动最光荣”的信念在陇原大地生根发芽。

  讲好劳动故事。在白银市建筑工地上,省级劳模常振华从“小工”成长为钢筋工技术员,带领团队实现30余项工程“零事故”,钢筋损耗率始终控制在1%以下。在河西,走廊的现代农业领域,张掖市劳模李自军创新“智慧农田”管理模式,将传统种植效率提升40%,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这些劳动者用汗水和智慧诠释着“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劳动精神,他们的足迹遍布陇原的田野山川,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兰州市总工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通过“校企+工会”模式培育高技能人才,推动“产教培”深度融合。2024年启动的市级产业工人培育阵地,为万名职工搭建起技能提升的“快车道”,让“劳动光荣”成为新时代的奋斗强音。

  讲好工匠故事。在兰州装备制造技师学院实训车间,省级技能大师牛克良手把手指导学员,将“焊花飞溅”的技艺转化为可复制的教学标准。从事唐卡艺术创作和天祝唐卡非遗传承的30多年时间里,“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陇原工匠”马才成大胆借鉴国画、素描技法和汉地绘画特点,汲取工笔、写实等画法,将当地河西走廊一带流行的水陆画相互融合,使唐卡更多关注历史和现实,使天祝唐卡艺术风格创作呈现出多样化、交融化的特点。这些工匠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诠释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他们的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企业竞争力,更推动行业技术迭代升级。2024年,甘肃省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赛等平台,激发职工创新活力,上报255项职工创新成果和71项职工先进技术操作法,90项职工创新成果脱颖而出,彰显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

  陇原大地的劳模、劳动、工匠故事,是奋斗者最美的注脚,是新时代最动人的赞歌。从黄河之滨到河西走廊,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劳动者们以信仰为指引、以实干为基石、以匠心为引擎,在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再创辉煌。(徐世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