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飞天网评

【地评线】飞天网评:在党建引领中推进移风易俗

2025-04-17 08:47 来源:中国甘肃网

  农村高额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不良习俗加重群众负担,影响社会风气。村规民约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自治性规章制度,也是推动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的重要一环。通过村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需要汇聚各方合力。

  常态化推进移风易俗。由于移风易俗的复杂性以及工作的群众性,来自上级部门单方面的强制要求,往往效果有限,难以持久。从各地的经验做法来看,从村规民约着手,循序渐进地推进移风易俗,才能更好地改变各种陈规陋习。移风易俗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村规民约要发挥引导与约束作用,对农村婚丧礼俗、人情消费等发出建设性倡议,为移风易俗提供制度规范。由群众参与制定,并充分考虑当地社会文化传统,在操作落实上可行的村规民约,能够扎根基层更好发挥作用。各地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上门入户等方式征集意见,将婚丧宴席规模、彩礼限额等具体标准写入村规民约,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细则,既避免了“一刀切”,也让村规民约更具有执行力。在村规民约的制定过程中,基层党委和政府可以提出倡议和引导,增强其权威性。在具体实践中,党员干部要带头遵守,相关部门要及时进行监督问责,才能推进移风易俗常态化。

  规范化落实村规民约。各地在制定村规民约过程中要注重引领引导,要让村规民约更加接地气,起到强有力的规范约束作用。人情社会与制度规范并不矛盾,如传统人情关系中的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正向伦理值得大力提倡,可以将其纳入村规民约中,让硬性规定既符合法律框架,又贴近村民生活。要确保村规民约条款与法律不能冲突,推动对村规民约进行司法确认,提升其权威性。村规民约中除了明确的禁止性条款,还要配有奖惩措施,要在村规民约中细化红白事操办标准,通过“物质奖励+通报批评”遏制攀比浪费。在村规民约落实上,要在“硬约束”的框架下,合理转化群众需求。对于部分富裕家庭,有意愿、有能力“大操大办”,其本质是获取社会正向评价的需求,需求本身可以理解,只是表达方式欠妥。对此,各地要考虑通过设立敬老爱老、扶贫助学等有益活动,引导其投身到公共事业建设中来。

  通俗化树立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既要靠村规民约进行硬约束,也要靠观念转变,通过树立新时代文明新风进行引领。在治理方式上要有所创新。各地要强化党建引领,以支部牵头、党员带头、村民参与的模式修订村规民约。要因地制宜将自治单元下沉到田间地头,充分发挥农村妇联、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等各类组织的力量,推动“身边人管好身边事”,凝聚婚俗婚风改革的合力。各地要采用“顺口溜”“五字歌”等易记形式宣传村规民约,提升执行实效。注重与积分超市结合,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可兑换生活用品,通过文明实践送服务上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在执行过程中,各地要强化村民的参与意识,对遵守村规民约的村民进行表彰,对违规者公开批评,强化自治约束力,由村民互评督促落实村规民约,促进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实现文明乡风与基层治理双提升。(张闲语)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