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小陇漫评

小陇漫评|对彩礼宴席“限高”,是村规民约该有的样子

2025-04-15 11:33 来源:中国甘肃网

  “在村规民约基础上,全县成立由村党支部领导的红白理事会,确立章程,对彩礼、酒席‘限高’。”甘肃定西市通渭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主任尚锐说,一般婚嫁礼金不超过5万元,举办婚事酒席不超过20桌,农村每桌不超过480元。

  村规民约,是指村民基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的授权,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依照村民集体的意愿,经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则,并需要全体村民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把抵制高额彩礼纳入村规民约,对彩礼宴席“限高”之举,切实减轻了村民婚丧嫁娶的负担。笔者认为,这是村规民约该有的样子,应当予以点赞。

  眼下,一些地区特别是农村,高价彩礼、大摆宴席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令许多村民苦不堪言,甚至少数村民因高额彩礼或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而债台高筑。针对如此陈规陋习,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显然不能下发相关文件,强制性对彩礼、酒席等“限高”。此时,村规民约便可以发挥作用。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经过民主程序制定村规民约,将彩礼宴席“限高”纳入其中,这种自治符合法律规定。

  早在2019年10月,中央农办、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11个部门曾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要指导制定或修订村规民约,充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移风易俗内容。在村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引导和鼓励村民委员会依据村规民约出台具体约束性措施,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不赡养老人等进行治理。通过教育、规劝、奖惩等措施,引导村民遵守相关规定。可见,通渭县也是落实指导意见的具体实践,发挥村规民约在倡导文明新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则可以降低乡村社会治理的成本,提高乡村社会治理的能力。

  村规民约通过道德约束,对彩礼、宴席进行“限高”,能让村民摒弃攀比心理,不再索要高价彩礼,婚丧嫁娶也不再大操大办,在限定的标准和范围内,大部分村民都可以承担得起,不必要再借贷办大事。应该说,这样的村规民约不仅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也避免了铺张浪费现象,为推动乡村移风易俗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路径,值得借鉴。(丁家发)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