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推动殡葬改革惠及民生发展
殡葬服务事关民生福祉,关乎社会文明,不仅体现对逝者的尊重,更彰显对生者的关怀。近年来,各地持续推进惠民殡葬改革,从制度设计到服务升级,从设施建设到观念革新,让殡葬服务这项“身后事”“民生事”更惠民,更省心放心。
在费用减降中惠民利民。近年来,针对部分群众反映的巧立名目、违规收费、捆绑消费甚至天价收费等问题,各地开展了减项目降费用优服务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的出台《选择性殡葬服务项目指导目录》团体标准,限定选择性殡葬服务与安葬服务项目数量;有的完善惠民殡葬政策,大力推进“减降优”工作,减少华而不实的选择性服务,实实在在为群众减轻经济负担;有的启动殡葬服务“一口清”清单化收费试点,集体签署承诺书,共同维护行业秩序。为破解一些地区的安葬难问题,各地加大殡葬设施公益供给力度,推动殡葬服务更加公益、普惠。截至目前,全国共建有公益性公墓近9万个,其中城市公益性公墓2200余个。全国2138个殡仪馆收费项目平均由33项减至26项,降幅超20%,平均降低虚高的收费标准7项,普遍增加了便民服务项目,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在技术赋能中优化服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殡葬服务”纳入信息化建设重点工程,各地不断通过数字化建设重塑殡葬服务生态。有的地方推出“智慧殡葬”平台,整合所有殡葬服务资源,提供线上预约、远程告别、电子祭扫等服务;有的地方打造“逝有所安”网络平台,实现遗体交接、证明开具等服务“一网通办”;有的地方推出“百姓身后事”联办平台,打通卫健、公安等各部门数据。目前,各地积极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普遍提供网上预约、远程告别、网络祭扫等快捷便民服务。群众的满意离不开有效的监管。运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控公墓用地,重拳整治“高价墓”,设立行风纪律举报电话或监督平台,建立民间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各地不断完善殡葬综合监管机制,殡葬服务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各地各部门要持续提升数字化建设水平,推动殡葬服务再上新台阶,提升群众满意度。
在治理引导中移风易俗。今年,我国深入推进殡葬制度改革,倡导文明新风,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一些地方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各种陋习。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在部分地区持续蔓延势头,对此,各地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激发各方面的动力活力,积极倡导丧事简办、勤俭节约等文明新风。对选择树葬、花葬、骨灰深埋等葬式的逝者家庭明确奖补办法;通过开展“乡村光荣榜”评选、建立“积分制”移风易俗管理机制等,各地通过教育引导,激发群众践行文明殡葬的积极性。近年来,各地多措并举推进殡葬移风易俗,倡导树立文明节俭新风尚。在各地不断推动下,丧葬仪式日益庄重节俭,有效减轻了群众负担。以今年清明为例,各地广泛开展文明祭扫主题活动,通过开设“文明殡葬”讲座、发布倡议书、播放短视频等方式,倡导群众以鲜花祭祀、网络追思等低碳方式缅怀故人,共同营造了平安、文明、祥和的祭扫氛围。(张闲语)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