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一犁新雨破春耕,万象更新正当时。当前,我国正以系统思维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出产业融合、数字赋能、政策创新等系列“组合拳”,助力传统农业破茧成蝶,迈向现代农业的新征程,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广袤田野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激活产业融合“乘数效应”,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突破口。长久以来,传统农业受困于“一产独大”的格局,发展受限。若想突破瓶颈,必须另辟蹊径,通过“农业+文旅”,让乡村的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成为游客眼中的“诗与远方”;借由“农业+康养”,为都市人群打造一方修身养性的田园乐土;依靠“农业+电商”,让农产品跨越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业态堆砌,而是深度的产业协同,在延伸产业链的过程中,孕育新质生产力,重构价值链,催生出全新的增长极。曾经无人问津的稻田摇身一变成为观光胜地,滞销的土特产通过电商畅销全国,古老的村落因文化旅游重焕生机,沉睡的乡村资源被一一唤醒,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裂变式发展。
打造数字赋能“智慧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物联网在田间地头编织起“数据网”,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区块链溯源系统为农产品赋予独一无二的“身份证”,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直播带货更是打破地域限制,让深山里的优质山货畅销全国。这些创新实践并非对传统农业的全盘否定,而是借助现代科技为传统产业赋能升级。通过构建完备的“数字乡村”生态系统,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精准化、营销网络化,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转变为“面向屏幕搞生产”,乡村治理也从“凭经验决策”迈向“依数据决策”,大幅提升了乡村发展的效率与质量。
构建政策保障“四梁八柱”,方能筑牢乡村振兴的坚实根基。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在土地流转、金融支持、人才引进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通过深化“三权分置”改革,激活土地这一核心要素,让土地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创新“乡村振兴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破解乡村发展的资金瓶颈;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吸引更多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破解人才短缺难题。同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良性循环。
乡村振兴并非简单复制城市发展路径,而是要立足乡村特色,走出一条独具魅力的现代化道路。这需要我们保持历史耐心,既要守护好“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愁记忆,传承乡村的文化根脉;又要全力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乡村新图景。当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科技文明相互交融,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辅相成,乡村振兴必将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广袤乡村成为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幸福家园。(李曼)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