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飞天评论 >> 热点观察

“文物复刻风”,让文化自信基因脉脉流淌

2025-03-31 10:02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一“贴”难求,凝萃文化自信。国家博物馆文创“凤冠冰箱贴”,上市仅8个月销量突破100万件,带动凤冠全系列文创产品销售额过亿,不少人为了“抢”到手持续“蹲库存”,队伍排到国博门口。解锁“顶流”之美,尽展东方美学风范,映照中华传统文化庄重、高贵、博大、深邃的精神特质与底蕴内涵,撩拨每一个人心中深沉的文化自信。以文物为原型的文创,把“博物馆”捏在手心里带回家,让个体情感与传统文化产生耦合滋生文化自觉,演绎独属中国人的浪漫自洽。

  “文博热”持续升温,激荡文化魅力,以“复刻”方式传递文化热爱之情。从杭州第十四中学高中生用扭扭棒手工复刻精美凤冠,到浙江温州95后女孩用黏土做了100多件微缩文物,再到辽宁沈阳手工达人用平常物件复刻清代黑缎嵌点翠凤戏牡丹女帽等等,传统文化在新生代手中玩出新花样,“文物复刻凤”吹动了年轻人DNA,见证年轻群体正在成为传统技艺传承人,从侧面映照中华文物承载丰富历史文化信息、蕴含深厚价值情感。

  让文化文物以“新”方式回归现代生活,增进幸福体验和精神需求,助力文化市场经济繁荣。复刻文物风,给文化创新性传承、创造性发展提供了有益启迪。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优势,让沉睡的历史记忆和收藏的文化碎片“活”起来,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解锁文旅新玩法和新体验等等,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双向奔赴”,再现中华文化文明的璀璨荣光,为拉动文旅消费活力、释放文化市场潜能注入新动力。故此,瞄准现代群体对文化需求的品质意愿,强化优质文化和服务供给,点燃高质量发展文化引擎。

  有形的实体具象文物,无形的非遗民俗技艺等等,共同支撑传统文化的脉络纹理与博大精深。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讲好文化故事,既要有“复刻”有形文化的探索精神,也要有守护民俗技艺、人文风情、礼节仪式等无形非遗的虔诚之心。如绒花、面塑、剪纸等“老手艺”在复刻过程中丝滑流畅,成为年轻人手拿把掐的“绝活”,正是一种文化基因血脉在代代相传中流淌,见证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脉脉相系的强大魅力与生命力。

  让文化自信基因在“复刻”中脉脉流淌。气势恢宏、气贯如虹的中华文化画卷,超越千年历史时空熠熠生辉,象征勤劳智慧、勇敢拼搏、锐意创新、踔厉奋发的民族品性与精神气质,是每一个中国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源头之问。弘扬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觉、唤醒文化自省,让中华文化以全新的风貌融入时代中国澎湃潮流,焕发引领时代滚滚前行的文化动能。从“复刻”文物开始,以文为梦、青春绽放,流淌在中国人文化血脉凝结成深沉的文化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持久的强大合力。(段官敬)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